• 我院法文系成功舉辦“譯學者說:一種翻譯的共享課堂”第三、四場講座

    2022年12月5日和12日,由沐鸣2平台主辦、上海翻譯家協會協辦的第三、四場“譯者學說🐡:一種翻譯的共享課堂”在線上舉行,分別由南京大學外國語沐鸣2法語系曹丹紅教授和北京大學外國語沐鸣2法語系孫凱副教授主講,講座由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法文系主任袁莉教授主持🤹。

    圖片

    博納富瓦及其翻譯詩學

    主講人👨‍👩‍👧‍👦:曹丹紅

    圖片


    曹丹紅以清晰的脈絡介紹了法國詩人伊夫·博納富瓦的詩歌翻譯理論。無論從寫詩💅、譯詩、詩學影響等多方面來看🚵🏻📽,博納富瓦都堪稱是當代法國文壇中最重要的一位。講座圍繞“詩意是否會在翻譯中失去?”一問,重點介紹了博納富瓦的“在場”詩學👨🏽‍🍳。博納富瓦所提出的“在場”是文字的內核,是一種區別於抽象概念和具體事物的“存在感”。在博納富瓦看來🌡,詩歌的任務在於揭示“在場”🚱,音樂性很重要🔢,當寫作成為聲音🤞🏻,詩就不再被視作所繪之物的總和,而是在場的集合。通過詩,人們可以留住事物與眾不同的“在場”記憶,“拯救陷於涵義之中的詞語”。曹丹紅通過介紹“廣義的翻譯”這一概念🧜🏿‍♂️,引出了博納富瓦在《聲音中的另一種語言》等隨筆集中提出的關於詩歌翻譯的新思考。

    圖片


    博納富瓦認為詩歌翻譯不應以意義為規製👲:“譯者不應陷入多元涵義,也就是詩歌文本特征的圈套”🔐。詩歌只有超越涵義的界限才能獲得真正的價值;第二,詩歌翻譯亦不應以形式為規製。博納富瓦將葉芝的詩歌《駛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zantium)的標題翻譯為《拜占庭——彼岸》,並且在將莎翁的十四行詩譯為法語時作出了種種句法調整🫴🏿🫄🏽,體現出其詩歌翻譯不受形式束縛的嘗試;第三🤘🏻,博納富瓦指出應將詩人的譯作放到其整體的作品(包括創作)中去考察🤶🏽🚣‍♂️。通過分析馬拉美與波德萊爾翻譯愛倫坡詩作《烏鴉》時的“不忠實”🧑🏻‍⚕️,他提出翻譯是思考和決定的總和✊,其廣泛的意義在於推動譯者從更深的層次思考自己的詩歌創作👷🏽。總之🏭,真正的翻譯是譯者投入和克製的產物🏌️‍♀️,投入自我經驗,同時克製自我令他者經驗顯現👨🏽‍🦱,如此才有可能達到經驗的融合✊🏿。


    講座的第三部分,曹丹紅結合自己翻譯博納富瓦理論的經歷,對中法語言的差異進行了深入的闡述,總結了博納富瓦的翻譯詩學啟示:詩,是我們在聲音中觸及的另一種語言👨‍🍼🫲🏼,是升華日常概念、書寫生命真實“在場”的語言,詩歌翻譯只能以獨特的方式進行🍹:傾聽詞語的音樂💷,用自己的語言和存在的經驗去重構、分享原詩的“在場”。詩歌的翻譯會促使同為詩人的譯者拓展對於詩歌創作的思考,並在社會的層面凸顯普遍價值,重新打開理性的場域。


    講座的尾聲,與會的老師、同學們就博納富瓦的詩歌翻譯實踐、博納富瓦翻譯理論中各翻譯主體的關系🧍‍♂️🤽🏽‍♂️、其理論的方法論意義等問題進行了積極的提問🤱🏻,曹丹紅一一進行了細致的解答。


    本雅明與《譯者的任務》

    主講人:孫凱

    圖片


    孫凱攜2022年10月最新出版的瓦爾特·本雅明《譯者的任務》(及其導讀)來到我們的共享課堂🚀,據說他為譯好此文打磨了近十年。孫凱指出,本雅明的這篇東西雖然晦澀難懂,但文章大意清晰可見,有一些細節如果闡釋不到位就會為讀者理解本雅明的思想造成障礙👨🏼‍⚕️。按照《譯者的任務》全文十二個段落的順序,孫凱依次對每一段的內容進行講解。


    首先📕,本雅明指出⟹,藝術作品並不因欣賞它的“人”而存在,以“交流”和“傳遞”為目的的文學翻譯都是壞翻譯🐆。孫凱認為本雅明的翻譯哲學與柏拉圖洞穴理論和“理型”概念有關聯。翻譯中的“理型”便是“純語言”。正是純語言的存在預設了作品之間的可譯性,所以“可譯性”是一種先天存在。以“意指”(signification)為例,原文的某些含義在原文中無法顯現(隱性),但卻能在翻譯中顯現出來。本雅明反對用有機肉身和感官體驗為出發點來定義靈魂,應從歷史出發才能最終劃定生命的轄域,這體現出其深受德國浪漫派歷史觀的影響。


    隨後孫凱指出,本雅明受羅森茨威格或猶太教歷史哲學的影響,認為翻譯作為人類行為,旨在“展現”(révélation)諸語之間最為內在的關聯。這種關聯是先天的而不是歷史的🪝。譯文應體現諸語的“親緣性”而非“相似性”。這種親緣性體現在“詞語”之中🏝,本雅明提出了“意向”(intention)的重要概念,以德語Brot和法語Pain舉例🥽,區分意向所瞄對象和意向瞄準方式🏂🏽🦄。世間諸語只能進行瞄準👑🕰,只有純語言可以命中。純語言代表“無時限,非權宜🐦👵🏽,刹那終極”,世間諸語的翻譯只是權宜之計👩‍⚖️。譯者的任務應是🔯:“在譯入語中找到能夠有此喚醒原文回聲的意向💂🏿‍♂️。”孫凱借本雅明的“能征或所征”👩🏽‍🍳,索緒爾的“能指或所指”介紹了兩人觀念的分歧🧛🏻。前者認為語言是太初有道,後者認為語言來自約定俗成,二人分別承接了西方不同的哲學傳統。“所征”就是純語言的內核。圓切線比喻更是清晰地形象化了本雅明的理論𓀕。譯者應該采用直譯的方式🚶🏻‍♀️,使處於圓上的點無限接近,又不重合🛀🏿,以此來追求重現圓的蹤跡。本雅明推崇荷爾德林的翻譯🧔🏽‍♂️🧘🏼,並認為所有偉大的文字都在“行內”包含了它們的潛在譯文,聖典的行內對譯本而言是任何翻譯的原型或理想。

    圖片


    孫凱在講座過程中,以本雅明為起點𓀃,串聯了安托瓦納·貝爾曼、德國浪漫派、索緒爾和梅肖尼克等的理論,這也使聽眾們回想起了本系列前三次講座的精彩內容。講座結束,參與討論的師生們紛紛表示受益良多、意猶未盡,對本雅明的翻譯哲學及《譯者的任務》一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至此,由沐鸣2娱乐沐鸣2平台主辦👦🏿、上海翻譯家協會協辦的“譯學者說:一種翻譯的共享課堂”四場講座圓滿收官🍊。本次翻譯“共享課堂”成功吸引了國內外多所高校的兩百余名師生,促進了兄弟院校之間的學術溝通與思想碰撞。四次講座💱,圍繞近年來在我國翻譯出版的四本重要的翻譯學理論著作,主講人既是譯者👩‍✈️,又是譯學研究者♐️🙎🏿‍♂️,聽眾涵蓋了多個外語語種的文學、翻譯學方向的教師和研究生💯,場面其樂融融,形式別開生面🧑🏽‍🎓。


    Copyright © 沐鸣2平台 -《精彩永续》让乐趣不断延续!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99717號

    沐鸣2平台专业提供:沐鸣2平台沐鸣2🤵🏿‍♀️、沐鸣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2平台欢迎您。 沐鸣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