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9日中午🌈,外文沐鸣2青聯會與學工組聯合邀請魏育青、盧麗安教授與青年教師🫰🏻、研究生共話“教書育人”🧓🏽。分享會由俄語系副教授李新梅老師主持✡︎。外文沐鸣2逾20位青年教師👨👩👧👧、博士及碩士研究生出席了本次活動🖖🏿。兩位老師與大家分享了在外國語言文學教學、教書育人的心得和如何協調生活與工作等三方面的經驗和心得。
關於教學
盧老師談到🙏🏼,文學閱讀可以通過細讀文本,培養共情和想象力,幫助學生養成認真、誠實和寬容處世態度;文學教學亦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責任擔當和社會參與意識👩🏽🌾;教師可以通過對文學作品中有關挫折和困難的討論🙋🏻♀️,幫助學生避免自大和自望,引導學生敬畏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默契💻🦃、法則和倫理,敬畏自然🤽🏻♂️。在教學素材的選擇和教學方法上,教師可以選擇對同一主題持不同立場的作品展開對比分析,幫助學生了解觀念的多元性;對於艱澀的作品可以通過假設熟悉的情境來提供換位思考的可能,並給予學生自我思考的空間。
魏老師則從“教育何為”的問題出發🤚🏻,探討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魏老師認為,“素質”作為一種潛能雖難以量化🛑🧙🏽♀️,但正是當今社會對人的主要要求。基於康德的三大批判🤑,魏老師進一步將“素質”細分為(1)理性👎🏼,(2)對社會的包容🧏、對人的善意和博愛🕵🏿,以及(3)審美維度上的有趣生動這三個方面,並引用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強調社會(機構)對成功標準的單一性對人是一種傷害;由於個人成長的環境👯♂️、天賦和成長經驗各不相同🐉,老師們需避免用單一的標準來衡量學生,因材施教是更可取的方式🤒。
關於子女教育
盧老師認為🤹🏼♀️,父母對於教育和社會競爭的過度焦慮有可能給孩子帶來過大的壓力🧑🏼💼🧑🏻🎄,影響其健康成長⚰️。在教育理念上,家長可以著力培養孩子閱讀求知的習慣👰🏼♂️🥁、合理飲食運動,並養成勤儉樸素的生活作風👨🏽🦱。在情感方面,則需幫助孩子發展自處的能力,鼓勵孩子表達情感和想法,避免過度保護。
魏老師認為,家庭教育重在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好奇心🪓🚙,通過理性交流幫助孩子形成批判意識,培養孩子遇事有擔當👾。雖然孩子的教育是在社會、學校和家庭等多方角力中展開的🦸🏼,但家庭應當為孩子的自我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持🌆。
關於工作和生活的協調
兩位老師都認為現在的青年教師在科研、教學和生活上面臨著多重壓力,但應提醒自己在勤奮工作的同時要給家庭生活留有足夠的空間,與家人和子女的陪伴與交流尤為重要👂🏼。
參會的青年教師亦就家庭教育和學術道路等問題與兩位老師展開討論🤵🏿♂️。兩個小時的分享會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Copyright © 沐鸣2平台 -《精彩永续》让乐趣不断延续!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997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