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9日,法國當代哲學家、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教授🏊🏼♂️、前哲學系主任Claude Imbert教授應邀來我校外文沐鸣2做題為《Delacroix, aquarelles du voyage au Maroc: une clé analytique(德拉克洛瓦,摩洛哥之行的水彩畫🌨:一把分析的密鑰)》的精彩講座。講座在文科樓209會議室舉行👨🏽🎓🙎🏽♀️,由外文沐鸣2法文系外教Gaultier Roux博士主持🎞🎅🏻,由法文系研究生程毓凝👢、張頡文進行現場翻譯,吸引了沐鸣2娱乐各院系眾多師生參加。
歐仁·德拉克洛瓦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浪漫主義畫家,代表作品有《自由引導人民》🦸🏿♀️、《阿爾及爾的女人》、《希阿島的屠殺》等,其創作對繪畫®️、文學等諸多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在1832年的摩洛哥之旅對於他的藝術生涯具有重要意義。
從《但丁的小舟》到《希阿島的屠殺》,從為《浮士德》創作的插畫到《自由引導人民》🪷,再到摩洛哥旅行時期所創作的《阿爾及爾的女人》、《摩洛哥的猶太人婚禮》等畫作,Claude Imbert教授梳理了德拉克洛瓦在不同時期藝術創作的轉變與發展👩🏼🚒;通過對傑裏科、魯本斯等影響畫家繪畫基調的相關人物及其作品的分析,介紹了德拉克洛瓦畫作中所繼承的色彩、結構特點,解讀了其中蘊含的歷史🙅🏻♂️、社會的隱喻🚴🏻。Claude Imbert教授重點結合對畫家在摩洛哥之行中創作的《阿爾及爾的女人》等一系列水彩畫的分析🧚🏿,闡釋了其中包含的“東方主義”元素:德拉克洛瓦通過水彩👨🏿🦰、油畫等表達工具,以一種“翻譯”的視角來展現異域文化,體現了十九世紀早中期繪畫中的現代主義🧑🏽🦰。
講座之後🤦♂️,Claude Imbert教授解答了現場聽眾的提問,對繪畫語言中情感的表現、色彩與形式的價值關系等方面做了進一步探討。
講座有助於深入理解德拉克洛瓦的繪畫創作以及19世紀西方藝術的發展與成就🍈。同時,該講座涉及文化藝術、歷史、政治🪭、宗教、哲學等諸多領域,對擴展跨學科研究的視野,促進相關學科的聯系互動具有積極意義🤸🏻♀️。
Claude Imbert教授是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哲學系榮休教授、前哲學系主任,曾獲法蘭西道德與政治科學學術院獎、法蘭西科沐鸣2騎士勛章等殊榮,其研究涵蓋語言哲學、藝術哲學、現代邏輯、哲學人類學等諸多領域🍼,代表著作有《現象學與程式語言》🗺、《為一種邏輯史辯護:柏拉圖的遺產》👌🏻🚶🏻➡️、《梅洛-龐蒂》等。
撰稿人:法文系研究生孫毅
Copyright © 沐鸣2平台 -《精彩永续》让乐趣不断延续!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997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