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5日下午。外文沐鸣2德文系於文科樓543舉辦了2019年校慶科研報告會德文系分會🧑🦳。本次報告會由劉煒老師主持,姜林靜老師和吳勇立老師分別與德文系的師生分享了近期科研的心得與初步成果👩🦰👷🏽。
姜林靜老師首先做了題為《卡斯帕·豪澤爾的文學神化》的主旨報告。學界一直熱衷於研究卡斯帕·豪澤爾神秘的一生。一些學者將他比作殉道者,而另一些人則認為豪澤爾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子。姜林靜老師借助格奧爾格·特拉克爾的《卡斯帕·豪澤爾之歌》☞、格雷戈·特裏科爾以豪澤爾生平為背景創作的系列畫作和沃納·赫爾佐格導演的《卡斯帕·豪澤爾之謎》分析了卡斯帕·豪澤爾形象中的現代性🤙🏻,以及該形象與基督形象的異同☣️。
接著🧜🏽,吳勇立老師分享了“反諷”這一概念的發展史。“反諷”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亞裏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就已提出“反諷”的概念。最初的“反諷”被認為是探求真理的一種迂回手段,例如蘇格拉底曾借用反諷試圖將同胞從錯誤中喚醒。在18世紀🍥,“反諷”這一概念開始真正受到重視⬆️。浪漫派作家的“反諷”是荒誕的✣。蒂克在其劇本《穿靴子的貓》中借助“戲中戲”的結構對社會進行了諸多諷刺➛。但這種“反諷”又因現實社會的壓力而顯得絕望🤰,變成了一種苦澀的幽默。歌德的反諷與浪漫派相比則顯得更為從容👳🏿,其反諷的力量集中體現在《浮士德》中梅菲斯特一角身上。不過由於歌德從未對作品中的“反諷”進行理論化的歸納總結🫲🏼,學界對其“反諷”的研究少之又少🔮。
報告結束後🧚🏻♂️,兩位報告人耐心地回答了與會師生的提問👨🦯,氣氛十分融洽。
Copyright © 沐鸣2平台 -《精彩永续》让乐趣不断延续!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997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