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5日,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翻譯系陶友蘭教授邀請李照國教授為我們帶來了一場名為“國學·人學·譯學——正氣存內 邪不可幹”的講座。這是翻譯系組織的“翻譯與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系列講座之一,該講座由汪洪章教授主持🕵🏿♀️。
李照國教授現為上海師範大學外國語沐鸣2教授,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翻譯專業委員會會長,世界衛生組織ICD-11傳統醫學部分(WHO/ICTM)術語工作組專家🏌🏻♂️🗓,世界標準化組織中醫藥國際標準話技術委員會(ISO/TC249)術語專家,教育部“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委員會委員🧎➡️。
汪洪章教授(左)、李照國教授(右) 陶友蘭教授(左)、李照國教授(右)
中醫翻譯可謂世界難題。李照國教授指出👩🏿🌾👨🏼🦰,理解中醫術語和中醫文化思想,須立足國學👩🏼🌾,尊重先賢,並貫通古今⏏️。做好中醫的翻譯與對外傳播,必須打好國學基礎👭🙎♂️。講座中🧗🏻,李教授以 “人中”二字的翻譯為例,追根溯源,帶領我們體會了中醫所蘊含的中華文化哲學思想,啟發我們多讀多看多思考🤲🏻。
關於人學✊,李教授也有著深刻的見解。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註重人與自然的協調統一✤,強調人應按照自然規律修身養性,這也是中醫整體療法的思想基礎🤳🏼。李教授還借此與我們分享了尊重自然的養生之道。
談到譯學,李教授從中醫翻譯史講起,之後談到中醫術語翻譯的規範,以及中外學者對中醫傳播的貢獻,其中🤏🏽,翻譯中醫的外國譯者可大致分為🧏🏼♀️:拉丁派(德國Manfred Porkert)、考據派(德國Paul U. Unchuld)和通俗派(英國Nigel Wiseman)✷。而李教授身體力行👩🏿⚕️,經過幾十年的潛心研究,先後撰寫出版了《中醫翻譯導論》、《熵化﹒耗散﹒重構——漢英翻譯理法探微》、《中醫英語翻譯研究》等著作20余部,翻譯出版《黃帝內經》🙎🏼、《難經》🥷☃️、《金匱要略》🤦🏼♂️、《傷寒論》、《神農本草經》、《黃帝外經》等譯著30余部,在中醫翻譯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
李教授的講座旁征博引,從國學、人學、譯學的角度出發,讓我們對中醫,以及中醫翻譯有了進一步理解。講座在李教授創作的《為師歌》中劃上了完美的句號。李照國教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傳承充滿熱情,他豐富的學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令在場師生深受感染和觸動🍺。
撰稿🏋🏿♂️:楚薇薇 崔燕
Copyright © 沐鸣2平台 -《精彩永续》让乐趣不断延续!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997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