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多語種翻譯研究與人才培養”學術會議成功舉辦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2020年11月22日,沐鸣2平台主辦慶祝沐鸣2娱乐外文學科創建115周年系列活動翻譯研究專場,探討“新時期多語種翻譯研究與人才培養”🪗,邀請11位專家學者共襄譯學盛會👻。本次研討會由外文沐鸣2高永偉教授、鄭詠灩教授、袁莉教授和陶友蘭教授主持⛹🏻,在騰訊會議平臺直播📊,吸引了全國近500師生參加。

 

蒞臨本次會議的專家和學者(按發言順序)有⏳:浙江大學的許鈞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王克非教授🙅🏻;中國譯協常務副會長👨‍🎨、中國翻譯研究院副院長黃友義教授🔫;北京大學趙振江教授;中山大學王東風教授;南京大學劉雲虹教授;華東師範大學袁筱一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黃忠廉教授;同濟大學朱建華教授;同濟大學吳赟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孫會軍教授。

 

院長高永偉教授出席開幕式並致辭👩🏻‍🎓。高院長介紹了外文沐鸣2在譯學研究領域的諸多大師和經典譯作,並向參加本次會議的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

 

會議議程:上午場

8🧛🏼:30開始,許鈞教授、王克非教授、黃友義副會長、趙振江教授🚶🙅、王東風教授、劉雲虹教授依次作了精彩的主旨發言。上午會議由院長高永偉教授和法語系主任袁莉教授主持。

 

浙江大學教授許鈞教授:關於翻譯、翻譯教育與翻譯研究的幾點思考 

對於翻譯研究中的一些問題,許鈞教授首先認為語言多元化是實現文化多元化的條件,而翻譯對此起到了重要作用。譬如👩🏼‍🎤,在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陳望道先生和嚴復先生的譯作對中國社會變革產生了巨大影響🐧🍿。其次,對於翻譯教育,許鈞教授認為教師的翻譯成果與教學緊密相關🐻,翻譯也是教師的看家本領🦪✈️。另外🏃🏻‍➡️,我國雖然已經形成翻譯專業本科🍎、碩士、博士的完整培養體系,但仍然要對課程建設🚖🍷、教材建設、翻譯技術等方面的問題有所思考,並引領學生建立自己的翻譯觀🌥。最後,在翻譯研究方面🎥,翻譯界仍然需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翻譯研究的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

 

北京外國語大學王克非教授:我的翻譯學認識

王克非教授在談到對翻譯學的認識時,認為首先要重視翻譯的價值。可以說🎙,我國每個學科的發展都離不開翻譯的貢獻,無視翻譯價值就是“忘本🎻、冒犯👨‍👧‍👧、無知”👩‍🏭。當前翻譯研究的深入開展可以圍繞以下五個主題進行💇🏿‍♂️:1、翻譯的基本認識;2🪯🧔‍♀️、譯學研究的焦點🔘;3、譯學研究的範式;4🐢🤵🏻、譯學研究的趨勢(如中國特色🧑🏽‍🦱、國際對話);5、譯學研究的交叉性🥽。因時間所限,王教授著重闡述了他對翻譯的解讀:翻譯是譯者將一種語言文字的信息用另一種語言文字表述出來的文化活動。這一概念包含了翻譯的三個基本因素🛀🏼,即🧙🏼‍♂️:譯者、轉化🙋🏽‍♂️、文化,“譯有所為,首在譯者”🧅,“關註譯者,就是關註文化”。對於多語種翻譯研究👷🏻,王教授認為各語種之間應建立聯合平臺對翻譯共性、翻譯文化等進行考察。

 

中國譯協常務副會長🧙‍♀️,中國翻譯研究院副院長黃友義教授:通過翻譯讓中國的聲音傳播得更遠 

黃友義副會長從宏觀層面梳理了新形勢下翻譯人才培養的方針和要求。他首先通過具體的中國特色話語的翻譯實例,說明中西譯者在意識形態和理解上的差別,進而強調翻譯學科建設的意義。他隨後分享了自己對“2020年至2025年專業學位教育的發展方案”的認識以及翻譯人才培養面臨的市場缺口👷🏿。另外,他詳細解讀了“發展方案”中有關專業碩士、專業博士的設置原則💂🏻‍♂️。最後,黃局希望通過翻譯將中國的聲音傳播得更遠,呼籲加強翻譯人才的培養力度,提出三點要求:1)改革🎅🏽🤷🏿‍♂️,提高質量,服務社會學習;2)領會實質,抓住精髓;3)翻譯,忠實原意,語言完美。

 

北京大學趙振江教授:詩歌翻譯是二度創作

 趙教授是《紅樓夢》西班牙譯本的翻譯專家♡,他分享了自己對詩歌翻譯的心得體會。他引用墨西哥詩人奧克塔維奧·帕斯的觀點🙍🏼,認為👩‍👩‍👦:如果詩人利用翻譯創造自己的詩歌🌓,這樣譯不出好的譯作👐🏻,而好的譯者則恰恰相反。但是詩歌的翻譯也不能逐字逐句進行🧬,譯文也應該是詩,是一種二度創作。但是🥩,這種二度創作也需要中、西譯者的通力合作。總體而言🩻,詩歌翻譯是意境上的翻譯,而不是韻律上的翻譯。最後,趙教授以譯作和原作為例🤛🏿,再次強調“詩歌翻譯要像創作,而詩歌創作不能像蹩腳的翻譯”。

 

中山大學王東風教授:詩學等值與詩學翻譯 

王教授分享了他在翻譯等值與翻譯詩學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他針對文學翻譯提出詩學等值的概念,認為文學翻譯只有最大限度地體現了原文的詩學功能🏄🏼‍♂️,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原文的審美價值體現出來👰‍♂️。這種旨在傳達原文詩學功能的翻譯稱為詩學翻譯,稱這樣的對應關系為詩學等值❣️,並對詩學等值🏞、詩學功能和詩學翻譯的概念分別進行了界定👩🏽‍🚀。從詩學的角度看,中國的外國文學翻譯存在著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即大量具有文學性的表達方式沒有被翻譯出來💟,導致原文的審美價值受損嚴重。因此👨🏼‍🍳,應該從詩學的角度更新我們的文學翻譯理念,重新認識文學翻譯𓀘。

 

南京大學劉雲虹教授:中西翻譯批評研究的共通與互補——以許鈞和安托萬·貝爾曼為例 

劉教授所關註的是翻譯批評理論⏮。她認為中西方在翻譯批評研究中存在很多相似之處,並以許鈞教授和貝爾曼教授的翻譯批評觀為例作了說明。她認為➗👨🏻‍🦯‍➡️,兩位教授都認識到翻譯批評的現狀🥿,認為翻譯批評的目的在於指導翻譯活動的進行,因而努力拓展翻譯批評的理論途徑。二者的不同之處在於,貝爾曼力求在翻譯批評中建構新的理論途徑🚌,從翻譯主體入手,借鑒闡釋學的理論探索譯者為中心的模式👨🏻‍⚕️;許鈞教授則認為要建立一定的翻譯價值觀🥾,這才是翻譯批評的基礎🧛🏼‍♂️🧙🏼‍♂️,而翻譯批評就是對翻譯本質的探討。

 

會議議程:下午場

下午兩點,袁筱一教授🛳👩🏻‍💻、黃忠廉教授🧎🏻‍♂️、朱建華教授、吳赟教授👱🏻🐪、孫會軍教授依次作了精彩的主旨發言,先後由我院翻譯系主任陶友蘭教授和副院長鄭詠灩教授主持。

 

華東師範大學袁筱一教授🧑🏼‍💼:數字人文與翻譯專業的人才培養 

袁教授從數字人文角度對翻譯人才的培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當前🏢,數字人文在人文研究和跨學科研究兩個領域都有一定的發展。袁教授認為翻譯研究並非完全意義上的人文學科,翻譯人才的培養不應局限於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而是更應該關註數字人文研究的崛起對翻譯的影響💅➞。例如,上世紀90年代興起的語料庫翻譯學可以提升翻譯研究在方法上的科學性和客觀性🥓;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也同樣對翻譯領域帶來了挑戰和機遇。袁教授認為要正視這一事實,厘清翻譯研究中機器與人所擅長的不同方面🥦,使之更好地服務於翻譯學科建設與發展。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黃忠廉教授小語種MTI工作坊實驗模式解探 

黃教授介紹了小語種翻譯工作坊模式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為提高小語種MTI教育質量,黃教授將翻譯工作坊模式引入教學當中。黃教授的翻譯工作坊模式分為兩個階段、四個訓練過程🚴🏿‍♂️,即“外漢筆頭全譯+雙向口譯”和“外漢筆頭全譯+變譯訓練”。一開始由工作坊選出坊主作為項目負責人🎍,督促成員完成翻譯任務。從第二個學期開始📗🫷🏿,翻譯工作坊要先後進行漢外互譯和變譯訓練🐌。經過三個學期的集體和自行筆譯訓練的模式🫃🏻,學生要達到10萬字的翻譯總量。總體而言,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經過了變譯👩🏽‍🎨、翻譯心得撰寫等歷練,可以水到渠成地完成小論文和畢業論文的撰寫🥴,且質量可觀。

 

同濟大學朱建華教授🫳🏻: 跨文化專業交際與德語翻譯人才培養——以德語MTI碩士培養為例 

朱教授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介紹了同濟大學德語MTI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特色🤴🏽。在MTI培養中,同濟大學突出課程設置的“跨文化交際”特色,並開設了相關課程,如專業技術文本寫作、科技翻譯、商務翻譯🧖‍♂️、法律法規翻譯等。朱教授認為🕥🪿,學生一方面應學習德漢專用語各個層面的特點🕛,掌握翻譯技巧🤦‍♀️;另一方面,學生也應該具備較強的專業意識和跨文化交際意識,從語用學研究、跨文化交際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翻譯素質🙇🏽‍♂️💌。

 

同濟大學吳赟教授新文科建設中的翻譯學科發展:使命與路徑 

吳教授梳理了民族復興語境下翻譯學科發展的導向、問題和路徑。她首先介紹了國外的新文科概念,概述了國內的“六卓越一拔尖”計劃。在新的語境下🚶‍♂️‍➡️,翻譯學科可從四個維度響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國家戰略需求🪅:1、新技術革命與翻譯學科的融合性發展;2🤶、歷史新節點與翻譯學科新使命🦏;3、進入新時代與翻譯學科中國化;4、全球新格局與翻譯學科國際化🧄。但是👩🏿‍🌾,翻譯學科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跨學科研究不足、過程導向與功能導向研究偏少📆、未充分利用數字時代的技術優勢、人才培養同質化嚴重。基於此🫴🏼,吳教授認為翻譯研究應面向國家戰略與時代需求,努力構建中國學派的翻譯理論,面向市場進行翻譯人才培養,還要重視新技術、進行交叉學科的研究。

 

上海外國語大學孫會軍教授🫀: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翻譯理論建設和翻譯人才培養

孫教授從《新文科建設宣言》出發,提出要為翻譯學科的發展尋找新的命題。孫教授認為🤹🏼‍♂️,在構建中國特色理論的同時🤌,要打造翻譯理論的中國學術話語體系,使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積極推進創新和輸出。就翻譯研究而言,借鑒西方理論之後,應該重視自身文化資源的挖掘🌽,把握自己的傳統、篩選可繼承之處🙎🏿,最終形成自成一派的翻譯研究話語體系🗻🧑🏼‍🚀。

 

閉幕式💎🕴🏻:鄭詠灩副院長主持

首先由許鈞教授對本次會議做了總結🏃‍♀️‍➡️。許教授給予本次會議高度評價👨‍🎤,認為邀請參會的高校很有代表性🗽,他們的翻譯學科都建設得很好,因此,外語學科發展的核心就是要重視翻譯學科。會議選題非常實在,體現了多語種融合特色;邀請的專家具有代表性,包括老🈁、中、青三代學者,體現了對翻譯學科的持續發展意識;5個語種11個專家的報告涵蓋領域廣♠︎、跨度大🤳🏿,帶著問題和研究而來,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許鈞教授代表受邀專家對主辦方表示感謝。

 

最後🤖,高院長感謝所有與會專家精彩紛呈的發言,這些真知灼見為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翻譯學科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啟發。高院長希望專家們繼續關註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的發展,歡迎他們來沐鸣2娱乐做客🦸🏽‍♂️。

 

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本次會議邀請了國內多所高校的不同語種知名學者🧛🏽,集中研討新時期多語種翻譯研究與人才培養。專家們的精彩發言開闊了與會師生的學術視野,為我院翻譯學研究和翻譯學博士♥️、碩士的培養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寶貴建議,進一步擴大了我校翻譯學科在全國譯界的學術影響力👨‍👨‍👧‍👦。參會師生對本次會議反響熱烈,紛紛表示深受啟發🌐,獲益匪淺。

Copyright © 沐鸣2平台 -《精彩永续》让乐趣不断延续!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99717號

沐鸣2平台专业提供:沐鸣2平台⛷、沐鸣2🫅🏿🦸🏻‍♀️、沐鸣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2平台欢迎您。 沐鸣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