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研究
1. 勞倫斯詩歌中的自然生態美學思想(苗福光·上海大學外國語沐鸣2)
2. 簡論美國西部文學中的自然寫作(陳許·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沐鸣2)
3. 巴赫金復調小說理論中的闡釋學涵義(汪洪章·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4. “沉默”的時代與文化疆界
——論美國華裔作家張嵐的《遺產》(張瓊·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5. 論新歷史主義視角下的《已知世界》(劉白·湖南科技大學外國語沐鸣2)
6. “中國形象”與文本實驗
——解讀謝閣蘭《勒內·萊斯》(孫敏·沐鸣2娱乐中文系)
7.《裸者與死者》中的英雄觀及其藝術表現手法(丁秉偉·武漢大學)
8. “女權主義”還是“精神崩潰”?
——《金色筆記》主題探析(薛華·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
1. 從《矛盾論》看皮爾斯符號學(郭鴻·南京國際關系沐鸣2)
2. 大學生英語作文人際功能研究(朱詩花·湖南科技大學外國語沐鸣2)
3. 論俄語稱呼語的語音和語調特征(汪吉·沐鸣2娱乐外文外院)
4. “流動工作站”
——大學英語練習課的新形式(宋梅·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5. “Must”的力圖式分析(何靜·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6. 從認知“識解”法看新聞敘事客觀性之相對性(李金鳳·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7. 從動結式來看現代漢語的構式性(趙琪·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8. 詞詞匯體和語法體新解(張寧寧·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9. 認知方法系統糾正中式英語錯誤的可行性論證(周頻·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翻譯與詞典編纂
1. 《千字文》英譯的文體關註(李黎、王寶童·河南大學外語沐鸣2)
2. 淺談《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成語的翻譯(吳小林·紹興文理沐鸣2)
3. 譯事有則,譯者有道
——析翻譯倫理的四種模式(王莉娜·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勞倫斯詩歌中的自然生態美學思想
上海大學外國語沐鸣2 苗福光*
摘要:批評工業機械文明對生態自然、人類社會以及人的精神的異化不僅是勞倫斯小說的主題,也是其詩歌最重要的主題。本文試圖從生態批評的視角來闡釋勞倫斯詩歌中的反文明(工業機械文明)和回歸生態自然的自然生態美學思想👳🏿♂️。
關鍵詞:自然詩人 生態批評 生態美學 生態倫理
簡論美國西部文學中的自然寫作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沐鸣2 陳許
摘要😟:在19世紀初的美國文學中👷🏽♀️,由於浪漫主義賦予荒野以新的意義👿,人們對荒野的感受發生了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文化界進行野外調研的三股主要潮流匯聚到一起🧕,產生了美國自然寫作。20世紀美國的自然寫作得到發展,成為一種公認的寫作體裁。從事自然寫作的西部作家們不僅表現了對文學中美的追求🫡,而且探討了土地、環境的價值和對自然界的倫理觀,教育人們要理順荒野與文明的關系,善待地球🧛🏼♂️,呵護自然,從而奠定了當今生態文學創作與批評在美國文學界占牢一席之地的厚實基礎📕。
關鍵詞👨🌾:美國 西部文學 自然寫作 評論
巴赫金復調小說理論中的闡釋學涵義
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汪洪章
摘要:“在雙聲語中最大限度地激活意指各異的聲音”⚄,將作者與主人公始終置於緊張的動態關系中⛹🏻♂️,從而使作品自始至終不存在“終結的😪、完成的🧑🦯🐚、一次論定的語言”♠️,這是巴赫金所謂復調小說的主要藝術特征。巴赫金對復調小說的理論表述👩🏽🎓,涉及創作🌓、作品體裁和情節布局特點的分析較多,但對讀者閱讀🚛、理解復調小說所可能涉及的闡釋學問題則正面論述較少⚔️。堯斯等人曾經指出過這一點。本文擬從作者—主人公—讀者的互動對話關系中探討復調小說的開放型語義結構和相關閱讀接受問題。
關鍵詞:巴赫金 復調小說 闡釋學 堯斯 接受理論
“沉默”的時代與文化疆界
——論美國華裔作家張嵐的《遺產》
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張瓊
摘要:文章分析了美國華裔作家張嵐的長篇處女作《遺產》(2004)中多處“沉默”為切入點,分析闡述了“沉默”的含義☂️,重點闡述了處於文化和時代差異中的沉默的意義⏩,以及沉默在內容和創作上具有拓展性的內涵。文章籍此進一步闡述該作品在華裔文學創作中的獨特性和普遍性。
關鍵詞🤷🏼♀️🤽🏻♂️:美國華裔文學 張嵐 《遺產》 沉默
論新歷史主義視角下的《已知世界》
湖南科技大學外國語沐鸣2 劉白
摘要:本文從新歷史主義視角解讀美國非裔作家愛德華P•瓊斯2003年發表的長篇小說《已知世界》,運用新歷史主義學家蒙特羅斯的“文本的歷史性”和 “歷史的文本性”進行分析🍉。愛德華P•瓊斯通過描寫一個黑人奴隸主的王國從興盛到崩潰的動態過程揭示了美國奴隸製度的復雜性和身為底層黑人所承受的多重壓迫。小說集中反映了1830-1850年美國奴隸製時期的歷史問題🦻🏻,為非裔美國人以及所有美國人“記憶”那段歷史提供了思考的平臺,體現了瓊斯濃郁的歷史意識🫵。
關鍵詞✦:新歷史主義 愛德華 P•瓊斯 《已知世界》
“中國形象”與文本實驗
——解讀謝閣蘭《勒內•萊斯》
沐鸣2娱乐中文系 孫敏
摘要🏄🏽♀️:“中國”在西方文本的講述中,往往只是一種精神隱喻,或作為背景存在💱,或作為某種抽象的意義存在🤵🏻♀️,並未真正進入到文本內部✉️,參與文本的建構🏌️♂️。20世紀初🧖🏿,法國作家謝閣蘭卻在小說《勒內•萊斯》中成功借用“紫禁城”這一不可知的形象,完成了小說從建構到自我解構的過程,使其成為一部現代意義上的“反小說”。與此同時,小說又借由“不可知的中國”傳達了謝閣蘭本人獨特的“異域情調”觀。
關鍵詞👷🏽:建構 解構 不可知的中國 異域情調觀
《裸者與死者》中的英雄觀及其藝術表現手法
武漢大學 丁秉偉
摘要:《裸者與死者》是美國二戰小說中最具影響的作品之一🧑🔬。國內的評論大多以自然主義或存在主義對這部力作進行解讀😒。本文認為,小說突出表現了作者諾曼•梅勒對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看法🙍🏿。作者使用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法再現了歷史👩🔬🤼♀️,顛覆了傳統史詩以單個英雄為中心的歷史敘事🧑🏿🦲,展現了作者對歷史進程和英雄的獨到見解✊🏻。
關鍵詞🫒:《裸者與死者》 英雄 歷史敘事 歷史進程
“女權主義”還是“精神崩潰”🍤?
——《金色筆記》主題探析
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薛華
摘要☢️:《金色筆記》是英國著名女作家多麗絲•萊辛的代表作品。它問世四十余年來,人們對她的解讀可謂眾說紛紜。許多評論者認為這部小說是一部女權主義的作品🌀,這種觀點卻並不為萊辛本人接受,因而引起許多爭議。為厘清這個問題,本文通過對《金色筆記》的細讀🔞,對一些有代表性的關於的女權主義的評論進行分析。同時鑒於萊辛的這部作品具有很強的自傳色彩,本文還將萊辛本人的生活經歷和創作實際與作品內容結合起來🧓🏿,探討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以期對作品的內容達到合理的、全面的理解。
關鍵詞:金色筆記 女權主義 主題
從《矛盾論》看皮爾斯符號學
南京國際關系沐鸣2 郭鴻
摘要♏️:皮爾斯符號學最突出的特點是講符號之間的互動(對立統一)📟🚸、互動推動人類認知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矛盾論》的第一句話就是:“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法則。”因此,用《矛盾論》的觀點來討論皮爾斯符號學有很強的針對性。文章首先介紹了皮爾斯符號學的哲學基礎和理論要點🤷🏻♀️,然後試圖用《矛盾論》的觀點分析皮爾斯符號學。文章認為:人類符號活動的總體是思維🐕🦺、認知與表達、交流。思維、認知與表達🤹🏽♀️、交流構成人類符號活動的兩大矛盾方面。皮爾斯符號學側重研究思維🫃🏻、認知,而索緒爾語言符號學側重研究表達🔤、交流🦶。皮爾斯符號的三個關聯物“符號代表物”(representamen)、“對象”(object)和“解釋者”(interpretant)構成皮爾斯符號學的矛盾總體🙎🏿,它們之間的對立統一推動人類認知向前發展🧑🏿🦳。“解釋者”是這一組矛盾中的核心並且始終是主要矛盾方面☝🏿。皮爾斯符號的三種三分法:代表可能性的qualisign、代表事實的sinsign和代表事物發展規律的legisign♔🧍🏻;按照符號代表物與對象之間關系劃分的三種符號——有相似關系的象似符號(icon)、有因果/依存關系的標誌符號(index)和有社會共識的象征符號(symbol);代表一種可能性的rheme▪️,代表一種事實的dicisign和代表一種理性的argument🚶。這三組符號體現三種矛盾的特殊性,並分別說明符號活動的過程、方式和結果。雖然目前皮爾斯符號學在語言學中的直接應用並不多🚣🏼♂️🧑🏽🚒,或尚未被人們充分認識👶🏿,但它的互動(對立統一)觀點已經對語言學科產生很大影響並將繼續產生更大影響🐙,成為語言學科發展的科學動力之一🔗。
關鍵詞:《矛盾論》 皮爾斯符號學 互動 認知
大學生英語作文人際功能研究
湖南科技大學外國語沐鸣2 朱詩花
摘要🦤:該研究以韓禮德❇️、湯普森、衛真道等的主位理論為基礎並結合胡壯麟、黃國文➜、張德祿等的語篇研究,以小句為分析單位🖇,從人際功能入手,通過分析35篇大學生英語作文的主語與限定詞🦵🏻、情態動詞、情態副詞以及情態類型等的選擇來揭示大學生英語作文在語氣與情態系統的獨特的特征。研究表明:小句中簡單主語較多;大多數小句采用一般現在時態;高量值情態詞較多;陳述句出現得較為頻繁。該研究對英語寫作教、學能起到實踐指導作用;同時再一次證實語篇語言、人際功能與語旨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功能語法 作文 語篇 人際功能
論俄語稱呼語的語音形式和語調使用特征
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汪吉
摘要:稱呼語指的是在言語交際過程中說話人直接稱呼受話人的詞以及詞的組合形式、分句等,並伴有特殊的語調。在人們的對話交際過程中,語音、語調🧎🏻♀️➡️、重音🥋,甚至於人們說話的語氣、停頓都具有豐富的表意潛能。俄語稱呼語的語音形式具體表現為截尾、緊縮、元音拉長和重復,而語調使用特征則主要取決於稱呼語本身的功能、在句子中的位置以及說話人想要表達的情態→、意願等等因素。
關鍵詞:稱呼語 語音形式 語調使用特征
“流動工作站”
——大學英語練習課的新形式
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宋梅
摘要:練習是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也是較難處理的環節。如何有效利用練習課的時間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同時全面訓練提高學生的各項語言技能?本文嘗試一種新的練習課的處理方法——流動工作站,即在課堂上設立聽🙋、說💅🏻、讀🟢、寫、譯和詞匯練習六個工作站,將學生平均分配到各個工作站進行活動⟹,並依次流動到其他工作站活動👩🏻🎓。練習材料即包括教材中的課後練習,又有課外的補充材料。學生通過在六個工作站的練習活動9️⃣👉🏻,既可復習教材中的知識,又可鍛煉運用各項英語技能,提高整體英語水平🗻。
關鍵詞:工作站 大學英語練習課 多元文化社會
“Must”的力圖式分析
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何靜
摘要✷:本文分別從道義域和認識域對情態動詞“must”和某些實義動詞如“insist”和“suggest”進行力圖式分析。其力圖式亦可應用於它們在漢語和法語中的對應詞匯🤱🏿。研究發現,含有道義和認識確定概念的情態動詞和實義動詞在道義域和認識域具有相似的認知模式,而且這種相似性跨語言存在。道義域和認識域的圖式都可以用物理力量建構,在認識域這種力量表現為邏輯必然性🙋🏿♀️🤷🏿♀️,在社會道義域表現為道義的約束力🧠。
關鍵詞:力圖式道義域認識域
從認知“識解”法看新聞敘事客觀性之相對性
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李金鳳
摘要:本文嘗試用認知語言學中的認知“識解”法對新聞敘事進行識解🧒🏻,該方法從視角👩🔬、轄域/背景、突顯和詳略度四個認知識解的方面分別論證新聞敘事視角、背景、內容和方法四個方面選擇和謀略的主觀性或相對客觀性🙆🏿♀️,從而以一種認知語言學的範式揭示了新聞敘事客觀性之相對性🥾,解構了新聞專業主義的神話。
關鍵詞:認知識解 新聞敘事 客觀性
從動結式來看現代漢語的構式性
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趙琪
摘要🦕:雖然現代漢語動結式語義指向紛雜,論元結構多樣,其句法形式卻非常相似,其意義也可以概括為一實體在動詞所指代的動作的影響下經歷了狀態的改變,其結構和意義之間存在內在的規律。采用構式的語言觀📮,可以認定現代漢語動結式描述了基於人體基本經驗的因果關系,並根據因果關系的細微差異🫅,歸為三類構式。構式語法對動結式的應用,統一描述和解釋了動結式的論元分布和論元實現🫧,避開了句法理論如何確定動結式核心的難題,從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現代漢語中某些形式和意義的匹配👩🏻🎨,即構式性。
關鍵詞🧉:動結式 構式 多重賦格
詞匯體和語法體新解
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張寧寧
摘要:本文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重新解釋了“詞匯體”和“語法體”𓀑,認為情景類型是抽象的知識結構,需要借助動詞詞綴來獲得具體化,以便在言語交際中發揮作用。換而言之🙎♀️,動詞詞綴與情景類型是否能同現取決於它們各自所觸發的知識結構能否兼容💏。
關鍵詞:體 知識結構 認知能力 識解
認知方法系統糾正中式英語錯誤的可行性論證
武漢大學外語沐鸣2 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周頻
摘要🚴♀️:結構主義傳統的外語教學理論過於低估了母語幹擾造成的語言錯誤,且不能解決語言意義的用法錯誤,即中式英語問題。本文指出👩🎓,漢語概念系統的幹擾是造成中式英語的根本原因,並運用認知語言學的概念隱喻理論和認知語境理論分別論證了系統糾正中式英語的語義和語用錯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關鍵詞🪑:中式英語 認知語言學 改錯 外語學習
《千字文》英譯的文體關註
河南大學外語沐鸣2 李黎、王寶童
摘要:《千字文》是蒙學教材👩🏻🌾🤦。這部作品既條理清楚、文采斐然、令人稱絕🚵🏼♀️,又聲音悅耳、朗朗上口、易學易記。《千字文》有著鮮明的文體特色🛀,采取韻文形式👰🏿♀️,即詩的形式,聲韻優美而又神采飛揚,譯文必須亦步亦趨🏌🏿,設法從之。具體做法為仿形、仿神、仿氣韻。通過這三個方面🙎🏽♂️,在語流上模仿原文的和諧流暢,在神采上盡量與原文亦步亦趨,譯文較全面地傳達了《千字文》的意蘊,保留了其鮮明的文體特色👩🏼🏫,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傳達了其文化元素。
關鍵詞🧑🏿🍳👷🏼♂️:《千字文》 文體 仿形 仿神 仿氣韻
淺談《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成語的翻譯
紹興文理沐鸣2外國語沐鸣2 上海大學外國語沐鸣2 吳小林
摘要:《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較其藍本《新牛津英語詞典》,其閃光點自然在翻譯上🍺🐯。筆者通過對翻譯難點--成語翻譯進行考察🥞🥤,發現《新》在翻譯中堅持以提供漢語對應詞的原則,一方面忠實於藍本釋義✧,以直譯為主👩🏿🎓,包括直譯詞目和直譯釋義🚣🏿♀️;另一方面,堅持求同求似原則🐆,靈活運用了🏃➡️,套用漢語,借用漢語🧜🏽,意譯和移植等輔助方法🛡。為英語成語提供了貼切傳神的漢語對應詞。
關鍵詞:成語 漢語對應詞
譯事有則,譯者有道
——析翻譯倫理的四種模式
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王莉娜
摘要7️⃣:翻譯是一種製度化的社會行為,譯者作為翻譯行為的主體⚫️,其活動必定受到一定價值準則的約束和製約。目前學術界主要存在四種翻譯倫理模式:“再現模式”、“服務模式”、“溝通模式”和“規範模式”,分別以紐馬克的“五項中間真理”、諾德的“功能加忠誠”原則、皮姆的“跨文化空間”概念以及徹斯特曼的“四種價值”倫理思想為代表。本文運用倫理學思想對這四種倫理模式及其代表倫理思想進行了對比分析,指出了它們各自的倫理學理論基礎、適用範圍👨👨👧、局限性,以期構建翻譯倫理學的研究範式,糾正描寫翻譯學派給翻譯學界帶來的不良影響👷🏿。
關鍵詞:描述翻譯學派 翻譯倫理 倫理模式 研究範式
Copyright © 沐鸣2平台 -《精彩永续》让乐趣不断延续!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997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