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研究生專刊

     外國文學研究 (12)

    1. 淺析《我的安東妮亞》中作者自身對不同角色個性的投射 (武澤明)
    2. 《濕地》中的哥特式元素和主題 (任戰 )
    3. 茨威格《馬來狂人》權力結構分析 (姚軼勵)
    4. 組合的世界與聚合的世界 (張琳敏)
    5. 酒神的獻祭――論《威尼斯之死》中的神話語境 (柏櫟)
    6. 論《大個子莫納》的互文性 (繆伶超)
    7. 從“扁平”走向“豐滿”——淺析莎翁筆下的理查三世 (羅瑜)
    8. 從後現代小說的解構特點看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趙舒靜)
    9. 《愛瑪》:波浪式結構中的反諷 (向丁丁)
    10. 施尼茨勒《艾爾絲小姐》中的內心獨白 (董勤文)
    11. 橫光利一《機械》與魯迅《狂人日記》之“狂人”的不同 (黃略明)
    12. “無意思”中的意趣——評愛德·華李爾的圖繪五行打油詩 (曾敏昊)

     

    語言學與教學研究 (11)

    1. 巴赫金“權威話語”及“內在勸說話語”的應用 (張雪波)
    2. 小論現代語言學研究對索緒爾語言觀的闡釋與繼承 (熊況)
    3. 以原型理論為基礎對比分析多義詞“보다”和“看”(劉成傑)
    4. 英語“予格轉換”結構的二語習得研究 (李燁霖)
    5. 俄語語義空泛詞及其功能特點 (沈健)
    6. 漢語“吃”與韓國語的對應關系考察 (何璐璐)
    7. 漢語“致使”義兼語句與俄語使役句比較初探 (朱珍琦)
    8. 韓語漢字詞和漢語詞的同形異義對比研究 (過淑嫻)
    9. 淺談新格萊斯回指理論 (張曉雪)
    10. 語境:言語幽默的源泉 (曲春燕)
    11. 詞匯語用學視角下的一詞多義現象研究 (林晶晶)

     

    翻譯研究與辭典編撰(4)

    1. 淺析《英漢大詞典》(第二版)詞和短語層面的語用信息情況 (朱績崧)
    2. 文學翻譯的積極妥協----再創造性 (姜淵卉)
    3. 試談古詩英譯中的“標準”(韋春曉)
    4. 從外來詞翻譯的變遷看歸化與異化 (楊寧)

     

    酒神的獻祭――論《威尼斯之死》中的神話語境

    柏櫟

    摘要😖♻️:托馬斯·曼的中篇小說《威尼斯之死》歷來享有盛譽🍪,具有濃重的神話主義色彩💌🍅,但並不僅僅是神話與文本的疊加。主人公阿申巴赫去而復返這一事件為分界線💆🏻‍♂️,之前👨🏿‍🦰❌,神話對於阿申巴赫來說是“他在”的存在,因為它處於理性的自我意識模式之外;之後,阿申巴赫逐漸接近神話🤾🏽🍕,融入神話,由旁觀者而成為實踐者。在這一過程中🙋🏼‍♀️,悲劇完成了獻祭的最終過程😞。本文擬就阿申巴赫出入神話語境的線索,分析神話語境對於成就悲劇的意義🙀。

    關鍵詞:托馬斯·曼 《威尼斯之死》 神話主義 悲劇 語境

     

    施尼茨勒《艾爾絲小姐》中的內心獨白

    董勤文

    摘要🙇🏿‍♂️:在小說《艾爾絲小姐》中,施尼茨勒實驗性地運用了內心獨白的手法,將主人公對所發生事件的反應、思考和內心鬥爭一覽無遺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利用第一人稱內心獨白寫作▫️,有助於消除讀者與小說人物之間的距離感🌒。通篇僅僅從主人公艾爾絲小姐的視角進行事件敘述和評論,增加了故事情節的緊張感,表現人物在困難境地中的孤獨無助👨🏿‍✈️。小說的內心獨白具有意識流小說幻想、思考📇、現實、回憶等各種因素交織和跳躍的手法💁🏿‍♂️,真實地描摹了人內心世界的活動🗯,透露人物潛意識的文本🐗。文中采用現實對話和內心獨白交替的形式,體現現實與可能📙、社會要求與自我希望的矛盾🧏🏼,而內心獨白中的“我”的多個聲音則揭示了主人公艾爾絲小姐自我身份意識與社會身份意識之間的不可協調性。小說內心獨白的文學形式十分有助於展現人的社會性與自我意識之間的沖突狀態🧓,批評了連血緣親屬都無法例外的人際關系物質化現象,呼籲社會對人作為個體的關註,特別是個人身份認同的需要和心靈世界的渴望。

    關鍵詞:施尼茨勒 艾爾絲小姐 內心獨白

     

    韓語漢字詞和漢語詞的同形異義對比研究

    過淑嫻

    摘要🏌🏽‍♂️:中韓兩國同屬漢字文化圈,彼此有著深刻的淵源和密切的往來💜。1446年《訓民正音》誕生之後,韓國擁有了 “韓字”。但是,漢字和漢字詞並沒有完全消失,而是作為韓語詞匯的一部分被沿用至今。現在韓語中使用的漢字詞大多起源於中國。隨著歷史的發展🎉,韓語漢字詞和漢語詞匯之間在形態、音韻、語義等方面都產生了差異。詞形一樣、詞義不一樣的韓語漢字詞和漢語詞就是同形異義詞。這種詞可分為 “完全異義詞”和“部分異義詞” 兩大類🚴🏽。

    關鍵詞♑️:韓字    韓語漢字詞    漢語詞    同形異義詞

     

    漢語“吃”與韓國語的對應關系考察

    何璐璐

    摘要:本文對漢語常見詞“吃”的各種不同用法進行分析研究🦷,並在此基礎上找出其在韓國語中的對應關系及對應譯法。

    作者按詞性和搭配習慣,將“吃”的使用分為如下六種形式進行分析:用作動詞與具體名詞、抽象名詞、形容詞等搭配使用☀️,用作組成詞匯的語素且自身沒有實際意義,在古漢語中用作介詞🧘🏼‍♀️,用作名詞與形容詞搭配使用,某些特殊搭配詞組,以及以“吃得/不X”的形式出現等👂🏻。

    關鍵詞:吃 韓國語 對應關系

     

    橫光利一《機械》與魯迅《狂人日記》之“狂人”的不同

    黃略明

    摘要:魯迅和橫光利一是中日近代非常著名的作家,他們在20世紀初分別完成了《狂人日記》和《機械》這兩部最重要的小說。兩部小說都以心理👈🏿、行為明顯異於常人的狂人為主人公🤦🏻‍♀️,在創作手法上也都分別具有很強的原創性。兩種狂人雖然都源自真實世界的原型,但由於國家及社會背景的不同,分別被賦予了不同的象征意義,並分別代表了革命的文學與文學的革命。

    關鍵詞:狂人 機械 橫光利一 魯迅

     

    文學翻譯的積極妥協----再創造性

    姜淵卉

    摘要💁🏻:蘇珊·巴斯內特對詩歌翻譯的立場👩‍👧‍👧:我們沒有辦法把一首詩歌從一種語言中轉化到另外一種語言之中🤞🏻,但是我們卻能夠對之進行移植😭。我們把種子種植在新的土壤裏🤘🏻,就能夠滋養出新的植株🕢。一篇文學翻譯佳作體現了譯者對兩種文化的熟練運用。但是翻譯活動本身卻是不斷妥協的過程🫅🏼,譯者在其中必須合理地平衡兩種文化🐐。這種妥協不是消極的,而是在不斷摸索和探究中的再創作。要使種子在不同的土壤中開出同樣美麗的花和結出豐碩的果實。

    關鍵詞👩🏽‍🦱:妥協性 再創造 種子 移植

     

    英語“予格轉換”結構的二語習得研究

    李燁霖

    摘要🎓:本文對英語“予格轉換”結構的習得進行了實證研究。通過語義句法界面的分析,我們發現漢語和英語的“雙賓-予格結構”是否可以轉換都符合“轉換核心義-引申義”的層級分布規律🎰。雖然兩者的層級分布存在差異,通過實驗我們證實,原本較狹隘的中文核心義範圍在二語習得過程中被部分擴展。我們還發現母語結構遷移是以語義框架習得為前提的。

    關鍵詞👶:予格轉換 核心義-引申義 語義層級

     

    詞匯語用學視角下的一詞多義現象研究

    林晶晶

    摘要🐑: 一詞多義現象一直是詞匯語義研究的熱門話題之一。傳統的經典範疇理論和結構主義一般局限於語言的內部結構,較少論及語境及其它認知因素在一詞多義現象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未能把握一詞多義現象的實質。認知語言學揚棄傳統語義學的研究路徑,分析詞的語義結構形成的原因和機製🚵🏼,但對其詞義擴展的限製因素研究不足。詞匯語用學為一詞多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本文嘗試結合詞匯語用學理論,從語用充實的角度,闡述一詞多義研究新的著眼點💂‍♂️。

    關鍵詞: 一詞多義 詞匯語用 語用充實

     

    以原型理論為基礎對比分析多義詞“보다”和“看”

    劉成傑

    摘要🧝🏽‍♀️:“보다”和“看”是韓國語和漢語中的基本動詞。本文以原型理論為基礎,分析了這兩個動詞的原型語義和擴張語義。原型語義上二者是對應的,都是“感覺性語義”🧵。擴張語義部分,二者在“思考性擴張語義”上是可以對應的,在“行為性擴張語義”上有較大的差別。通過探討二者的異同及發展路徑🎗,可以從整體上把握二者的語義結構及其內在的原因🧑‍🚒。

    關鍵詞:原型理論 隱喻 原型語義 擴張語義

     

    從“扁平”走向“豐滿”

    ——淺析莎翁筆下的理查三世[1]

    羅瑜

    摘要:歷史上的理查三世是兇殘無恥👶、冷酷無情的篡位者和暴君的典型🚾,但除此之外人們對理查的了解甚少。莎士比亞在戲劇《理查三世》中通過他的生花妙筆⭐️,從殘忍、無恥🫄、虛偽☪️、善辯以及內心等多個方面展現了一個思想縝密復雜,雄心勃勃🥪,敢想敢做的理查🌻,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真實♉️。該論文旨在通過具體分析劇本中對理查各個方面性格的展現📛🔺,來探討莎士比亞對理查的刻畫,看看在他的筆下理查如何從扁平單調走向豐滿完整。

    關鍵詞𓀃:扁平 豐滿 戲劇獨白 野心 扭曲

     

    論《大個子莫納》的互文性

    繆伶超

    摘要:“互文性”這一符號學術語最早由法國文學批評家朱麗婭·克裏斯特娃提出🙆‍♀️,指任何文本都與別的文本互相交織,任何作品都存在著對以往作品的模仿和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本文試圖對《大個子莫納》文本進行題材上的互文性解讀,重點討論了小說與童話故事的互文關系😇,以探討阿蘭-富尼埃把“互文性”作為其小說主要創作手法的內涵和目的。

    關鍵詞:阿蘭-富尼埃 《大個子莫納》 互文性

     

    語境:言語幽默的源泉

    ——試用動態語境觀對言語幽默進行語用闡釋

    曲春燕

    摘要:言語幽默,以其獨特的藝術效果和交際價值備受人們關註💇🏿‍♀️↪️。本文旨在運用動態語境觀的相關理論試對言語幽默實例進行研究,為言語幽默的理解提供新的視角。通過分析🦹🏻,本文試圖歸納出言語幽默的產生與理解機製,揭示幽默產生的根源--動態語境的存在,而且從語境關聯程度的角度🕵🏼‍♂️,分析言語幽默不被理解的原因,以加深了我們對言語幽默的理解,證明動態語境觀在言語幽默研究中的有效性。

    關鍵詞🤸🏿‍♂️:言語幽默 動態語境 語境含義 關聯性 推理耗費

     

    《濕地》中的哥特式元素和主題

    任戰

    摘要:格拉漢姆·斯威夫特的《濕地》寫於對作家們紛紛在小說中思索過去、尋找身份的八十年代🧻🏌🏽,小說對歷史的性質和真實性的探討這一主題無疑是對時代精神的呼應。作者大量運用哥特式元素*️⃣,結合意識流等創作手段🙅🏻,以形式上的炫目技巧有力地表達了主題。本文在概括小說創作的學術和思想背景的基礎上,詳細探討了書中的哥特式元素以及它們在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對於加強小說主題起到的作用🧎🏻‍♂️‍➡️。

    關鍵詞🤱🏿🛗:哥特 歷史 後現代

     

     

    俄語語義空泛詞及其功能特點

    沈健

    摘要:語義空泛詞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詞匯語義衍生,在俄語口語稱名中經常被積極使用🗜,由於其語義的概括性、空泛性,只有依賴一定的語境和交際雙方共同的統覺基礎,它的意義才能被理解。語義空泛詞是交際中一種替代性的非正常語言手段📅,因此具有特殊的語義特點和語用功能,從而增加了語言的表現力色彩。

    關鍵詞:語義空泛詞 代詞化 語義特點 語用功能

     

    試談古詩英譯中的“標準”

    韋春曉

    摘要:許淵沖先生在他的翻譯論集《翻譯的藝術》中提出了詩歌翻譯的三個要素🤹🏽,即意似、聲似和形似📤,以此為基礎又提出了意美🏊‍♂️、聲美和形美的標準🕖。本文分兩部分對翻譯的標準進行了思考,在第一部分也是主要的一部分中,作者通過自己的課堂內外的討論以及翻譯詩歌的實踐,以及對英國詩人彌爾頓、坎陪恩和中國翻譯家林紓等人詩論、譯作的研讀7️⃣,對這三個標準作了進一步的反思和挖掘🦂,以期能在前輩的基礎上有新的拓展。在後一部分中,作者又由評價譯作的標準出發🏃‍♀️,綜合前人的經驗和本人實踐中獲得的些許個人體會,對詩歌翻譯者目標進行了進一步的考問。

    關鍵詞🎤:三美 格律 節奏

     

    淺析《我的安東妮亞》中作者自身對不同角色個性的投射

    武澤明

    摘要:在《我的安東妮亞》中★,作者威拉·凱瑟巧妙地將自身的生活經歷✏️、性格特征中的重要部分投射在吉姆·伯丹、安東妮亞、莉娜🫷、蒂妮等主要人物身上,既借助於對角色的描寫寄托了作者對人生、對社會的思考與探察👩🏽‍🎨,也通過自身的投射使得人物的形象變得更加真實、鮮活。當然,作者並沒有把這些人物變成自己的影子,而是賦予了角色更加豐滿的個性特征,為文學的畫廊增添了新的📘、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

    關鍵字:投射 生活經歷 個性特征 人物形象

     

    《愛瑪》:波浪式結構中的反諷

    向丁丁

    摘要: 簡·奧斯丁小說《愛瑪》采用了和緩細密的波浪式結構,其中波峰與波谷之間的落差、前後若幹波峰之間的張力、整體格局與現實外部世界的反差,共同構成了三個層次上的反諷👩🏽‍💼。這些反諷既指向小說內的人物和事件,又指向讀者的認知和期待。奧斯丁的喜劇精神和典雅文風,正是在這種多層次疊扣反諷的波浪式美學結構中得以共生的😀。

    關鍵詞🦠🙅🏽‍♀️: 波浪 反諷 落差 張力

     

    小論現代語言學研究對索緒爾語言觀的闡釋與繼承

    熊況

    摘要:索緒爾是現代語言學之父,他的語言觀深深地影響著其後語言學領域的研究。可以說🧖🏽‍♂️,現代語言學理論的方方面面都滲透著索緒爾的思想,而且🧏🏼,對於索緒爾理論本身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試著通過對前人研究的總結歸納,來討論現代語言學研究對於索緒爾理論的闡釋,並通過分析現代語言學理論對於語言特征的歸納𓀙,來說明現代語言學理論對索緒爾語言觀的繼承👨‍👧‍👦。

    關鍵詞:索緒爾語言觀,現代語言學研究💁‍♂️,語言的特征,闡釋🗡,繼承

     

    從外來詞翻譯的變遷看歸化與異化

    楊 寧

    摘要🥁:本文從外來詞的兩種譯法法——即音譯和意譯——切入👷🏻‍♂️,探究了外來詞翻譯的“異化”和“歸化”現象及其演變💃🏼。同時也探索了分別在詞、句🧍🏻、篇層面該如何界定的譯文的“異化”或“歸化”傾向及程度。文章結論認為外來詞進入漢語的過程,總是先以“異化”的方式處理,再逐漸得到“歸化”,而牽涉到不同層面的文本分析時,“異化”和“歸化”的標準難以得到應用💆🏻🪷。

    關鍵詞:外來詞 異化 歸化 音譯 意譯

     

    茨威格《馬來狂人》權力結構分析

    姚軼勵

    摘要:凱特·米利特(Kate Millett),美國女權主義作家🫖,婦女運動的代言人和領袖人物,1970年出版《性的政治》,被認為是政治女性主義理論的代表。其主要理論為:兩性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政治的關系,即一個集團行使其支配權以統治另一集團,性是人的一種具有政治內涵的狀況。而茨威格(Stefan Zweig),作為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向以細膩的心理刻畫、出色的細節描寫🐲、獨特的敘事手法著稱。本文試圖從另一個視角來看茨威格,藉由對茨威格中篇小說《馬來狂人》的情節進行深入的分析並通過米利特建立的性別政治的獨特視角來審視其中男權製社會背景下兩性之間的權力爭鬥。

    關鍵詞:茨威格《馬來狂人》 性政治 權力關系

     

    組合的世界與聚合的世界

    ——小說《窺視者》的結構及其意義

    張琳敏

    摘要🪹:本文以語言學中的“組合”與“聚合”這一對概念為線索,研究了法國“新小說派”代表作家阿蘭·羅伯-格裏耶所作的《窺視者》。本文指出,在尼采🆚、佛羅伊德等哲學家的影響下🧘🏽,人類的非理性一面日益受到關註,而羅伯-格裏耶在其小說創作中,一反重視情節——對組合世界的表現——的傳統,而代之以表現聚合世界,刻畫種種關系似有若無的旁枝逸葉。本文作者以為,從對組合世界——以時間性、理性為特征——的關註轉向對聚合世界——以非理性♞、聯想等為特征——的關註,是對人類本質更深入的求索。

    關鍵詞👵🏿:組合 聚合 新小說派

     

    淺談新格萊斯回指理論

    張曉雪

    摘要:回指問題已經成為語言學研究的一個亮點🏄🏿。本文將介紹萊文森提出的新格萊斯原則,並在語法與含意的理論背景下,結合喬姆斯基的約束理論☆,探討其在回指問題上的應用👨🏻‍💻。此外,作者還指出回指研究中存在的疏漏和不足之處🙇🏼‍♀️,聯系黃衍的語用方案👨‍👨‍👦,提出自己在這一問題上的一些見解🧛🏼🚽。回指問題不僅涉及指稱、視角🧕,可能還關乎風格等📂,語用因素也是值得考究的一個方面𓀓。

    關鍵詞👩🏿‍⚕️🧑🏻‍🦯‍➡️:回指  新格萊斯理論  約束理論  語用簡化

     

    巴赫金“權威話語”及“內在勸說話語”的應用

    ——“保衛上海話”之爭的社會語言學解讀

    張雪波

    摘要: 本文旨在運用巴赫金的“權威話語”及“內在勸說話語”概念探討作為目前“權威話語”的普通話和面臨普通話沖擊的上海本地方言之間的張力🎓🏊🏼‍♀️;並通過分析3篇有關“保衛上海話”的媒體報道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透視受到普通話威脅的上海方言群體在張力中所處的位置🐵。

    分析的結果表明處在張力的雙方在語言轉移過程中的關系並不簡單🙍🏻。即使在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的前提下🤏🏼,普通話的強勢給上海方言帶來的影響也不是簡單的二元化結果:有或是沒有霸權式的影響。這兩者的實際關系是動態而復雜的👨🏿‍⚕️,它們及其它們所代表的階層的意識形態一直不停處在爭奪“霸權”的爭鬥(struggle)之中,互相影響🧑🏿‍🚀,互相爭奪“權威”性。“保衛上海話”就是上海話群體自發的顯性鬥爭。從歷時角度、站在整個言語群體的高度來看,即使在某一方如普通話占了上風成為“權威話語”的情況下,另一方也沒有全盤服從;語言間的或者語言所代表的意識形態間的“交往”和“爭鬥”貫穿了整個語言發展史👊🏼。

    關鍵詞:巴赫金  權威話語  內在勸說話語  保衛上海話

     

    從後現代小說的解構特點看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趙舒靜

    摘要:反思♖、懷疑和顛覆是解構主義的主要精神。後現代的小說充斥著不確定性💂🏿‍♀️、片段性、反經典性等解構主義特點,通過對傳統敘事模式的顛覆🫦、對語言結構的創新折射出時代獨特的審美認知👷🏽‍♂️。然而,這樣的寫作手法在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暴露出後現代小說在創作上的局限性👪。

    關鍵詞🚣🏽:後現代主義小說    解構特點   突破與創新  問題與局限

     

    淺析《英漢大詞典》(第二版)詞和短語層面的語用信息情況

    朱績崧

    摘要👨🏽‍🔧:本文首先簡述語用學與英語詞典編纂的關系,然後從稱呼語🧑🏼‍⚖️、話語標記、情態動詞🕯📮、施為動詞等四個方面對《英漢大詞典》(第二版)詞和短語層面的語用信息情況進行樣本分析,並將選樣與《新英漢詞典》(世紀版)和《新時代英漢大詞典》相關詞條進行比較👨‍🦳,以此得出結論👷🏽:《英漢大詞典》(第二版)較充分地體現了語用信息,但系統性尚顯不足,應更多地借鑒最新原版英語語詞詞典💧。

    關鍵詞✝️:詞和短語 第二版 學習(型)詞典《英漢大詞典》 語用信息

     

    漢語“致使”義兼語句與俄語使役句比較初探

    ——界定及範圍、語義分類及表現形式

    朱珍琦

    摘要🤞♔:漢語“致使”義兼語句是較有代表性的漢語兼語句◼️,是漢語兼語句的一種主要類型😮。本文在回顧和借鑒漢語“致使”義兼語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界定並認為俄語中也存在相似的一類句子——“使役句”🚱,並試圖以此作為對照來研究俄語使役句的範圍界定🍘、語義分類及形式表現🤷🏻‍♂️。

    關鍵詞:“致使”義兼語句 使役句

     

    “無意思”中的意趣

    ——評愛德華·李爾的圖繪五行打油詩

    曾敏昊

    摘要:本文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分析了維多利亞時期英國詩人兼畫家愛德華·李爾的圖繪五行打油詩是如何成為“使小孩子們看了喜歡🖖🏿🚎,也讓大人們復活了他們的童年的”兒童文學經典之作的。從形式上講💼,李爾的詩作不僅節奏明快,音韻和諧,吟誦起來輕松愉悅📏👨‍👦‍👦;而且詩歌也因作者本人通俗滑稽的插圖更妙趣橫生🦸🏼‍♂️。就內容而言,李爾的詩歌以敘事為本🙋‍♂️,以人物為中心,情節緊湊🎨,所講故事符合兒童的心性和思維方式🤙🏿。最後🤷🏽🚺,文章淺析了李爾詩歌超乎狹隘的現實的“無意思性”對於兒童及成人的特殊的價值。

    關鍵詞:愛德華·李爾 圖繪五行打油詩 形式  內容 “無意思性”

    Copyright © 沐鸣2平台 -《精彩永续》让乐趣不断延续!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99717號

    沐鸣2平台专业提供:沐鸣2平台👨🏻‍🦼‍➡️、沐鸣2沐鸣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1️⃣,沐鸣2平台欢迎您。 沐鸣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