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翻譯
語言學
狄更生詩歌在中國的譯介、研究和影響
張子清
摘要 美國詩壇的奇跡之一是19世紀的兩位大詩人惠特曼和狄更生被公認為是引領20世紀現代派和後現代派詩歌的開拓者。任何當代美國詩人不管如何後現代,如何前衛,起步時無一不在他/她倆的撫育下成長♏️,其影響之大,如同中國詩人無不受李白和李清照的蔭庇一樣。狄更生雖然在中國的譯介和影響比起惠特曼來,在時間上遲到了一些🙅🏼♀️。但是,後來者居上🦾,狄更生在中國的譯介越來越多,她對中國當代詩人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關鍵詞 狄更生 中國文化語境 精神家園
敘述主體👨👧👦、敘事主體意識
海口經濟沐鸣2外國語沐鸣2 王莎烈
摘要:目前,學界對敘述主體和敘事主體的認知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分歧🤵🏼。一種看法為敘述主體屬於文本層次,不能與作者相提並論;另一種則認為敘述主體等同於作者、敘述者和人物。除了對敘述主體的認知有分歧外,人們對敘述主體意識及其主體意識的實現也各執己見。本文旨在從敘述主體和敘述主體意識等兩大方面廓清對二者的認知。
關鍵詞🧑🌾:敘述主體➝;敘事主體;敘事主體意識
從納博科夫的《洛麗塔》看後現代符號經濟下的身份認同與消費危機
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沐鸣2;北京大學外國語沐鸣2英文系👦🏽,吳娟、劉建華
摘要:符號無可否認地成了日常生活中舉足輕重的一種力量,符號通過與鋪天蓋地的廣告、雜誌🍻、電視為媒介的現代媒體的合謀,主宰著我們的消費乃至整個人生👨🏼🦰。消費社會通過多種多樣的手段來建構和實現商品的符號價值🧘🏻♂️,消費者進行消費的同時也是完成這種符號價值的建構過程🍚,因此符號產業不僅成了最為重要的文化競爭領域,也成了資本角逐的場所。通過《洛麗塔》,納博科夫不僅削平傳統小說的敘事模式,挑戰了傳統的敘事等級,而且提醒讀者大眾傳媒營造的偽美幻象📄,在滿足了人們瞬間快感之後🤧,鈍化了人們的藝術感覺力和審美想象力🧓。庸俗的消費文化會產生嚴重道德的後果🔵,導致人格的扭曲、意誌的腐敗🙅🏻♂️、藝術審美的疲勞🧚🏻,甚至情感心靈的麻木,最終是對自由人性的掠奪。
關鍵詞:納博科夫🤳🏼;《洛麗塔》;後現代符號經濟;身份認同;消費危機
肉體與靈魂之雙重結合——保爾·策蘭《螳螂》詩文之詮釋
同濟大學外語沐鸣2 張夢涵
摘要:德語猶太詩人保爾·策蘭於1970年出版的詩集《光之強迫》(Lichtzwang)延續了《語言柵欄》(1959)語言晦澀、文本碎裂的特征,愈發顯現出詩人痛苦的生存狀態和向往死亡的願望🟠。其中的詩篇《螳螂》雖然篇幅短小🤘🏻,卻以碎裂的語言形態展示出戀母與死亡的恒常主題。策蘭對死去母親的愛戀和祈盼與亡母交流的願望貫穿其詩學歷程(吳建廣🔳,2010:8)。本文試圖通過文本自明的闡釋學方法👨🏼🎓,將《螳螂》這首詩文中破裂、斷碎的圖像進行完整化處理,試解讀策蘭對母親的隱秘情愫。
關鍵詞🦹🏻♂️:肉體與靈魂;詞與語言♦︎;戀母🫗;死亡
“詩家語”——古詩英譯之困
上海電力沐鸣2 錢屏勻
摘要🧑🏿🏫:詩歌的語言用法向來與其它文體迥異,在中國傳統詩學中,這種偏離日常和散文語言的現象稱之為“詩家語”🙅🏿♀️。“詩家語”凝練生動💦,講求對篇,章🧎♀️👩🏽🦰,句🙎🏼♀️👩🏻🏭,字的錘煉,更賦予詩歌獨特的句法和連接技巧,以利於在有限的篇幅中表達深邃思想和悠遠意境。它將漢語的長處發揮到了極致⬜️,漢詩之氣韻流動、言近意遠由此而生。但同時漢詩翻譯之困也因之而起,要在個性迥異的英語語言中體現漢詩因“詩家語”而形成的“詩意、詩情、詩境”的起伏流動,殊難做到👯♀️。本文通過分析中國古典詩詞中“詩家語”在英譯過程中與英語表現方式之間的鑿枘難合👨👨👧👧,揭示漢詩翻譯中的天然障礙,加強譯者對詩詞意蘊、組連技巧、審美功能的體悟💔,培養詩性思維🧑🤝🧑,以提高漢詩英譯的水平🧑🏻🌾。
關鍵詞:詩家語🚣🏻♀️;名詞語;無主句⚆;錯綜句式👰🏼♀️;詩化辭藻
劉殿爵《論語》譯本中的無主句的翻譯方法
中山大學中山醫沐鸣2外語教研培訓中心 魏望東
摘要🧑🏻🦼:無主句是漢語尤其是古漢語中的一種常見的句式🗼。劉殿爵先生在翻譯《論語》的無主句時,在一些情況下直接翻譯無主句👩🏽🚀🌖,保留沒有主語的結構特點🧒,在更多情況下他不保留漢語無主句的結構,翻譯成各種靈活的英語主謂句式。他的語言和文化的翻譯策略取向相對於英語來說主要是歸化的。
關鍵詞🙋🏻:劉殿爵;無主句;翻譯;《論語》
義理不踵陳譯,哲學彰顯異說——安樂哲、羅思文《論語》英譯本的瑜與瑕
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劉敬國
摘要🏧:安樂哲和羅思文的《論語》譯本是西方英語世界中第一個從哲學視角闡釋《論語》的英譯本,出版後在西方漢學界有很大影響。本論文通過具體例證✹,詳細討論了安👊🏻👨🏿✈️、羅譯本采用的翻譯策略🥳,肯定了該譯本在凸顯儒家思想固有特征方面的價值。但同時筆者也認為該譯本有著過度強調文化他性的問題🚭,並存在為數不少的誤譯。
關鍵詞:《論語》🦹🏼♀️;安樂哲;羅思文;典籍英譯
口譯生態系統下的譯員交際能力
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王炎強
摘要:翻譯社會學與口譯研究的社會學轉向都把翻譯及其生態系統相聯系並以其相互關系為研究對象🤠🧑🏻🚀。本文從翻譯社會學及交際的角度分析口譯理解認知過程🏋️♂️,強調口譯交際能力在整個口譯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口譯的本質是促進溝通交流,涉及發言人、聽眾😪🧩、主辦方和口譯員之間的互動🤾🏿。除了語言交際外,口譯活動的外部環境,特別是語言外的交流與溝通發揮重要的交際作用。多渠道的溝通互動構成了口譯生態體系🛜。
關鍵詞:翻譯生態學🏂,交際能力🧎🏻♂️,語言外溝通
《愛國者》在上海孤島時期的翻譯和接受
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茹 靜
摘要👩🏻🦲:上海孤島時期,外國文學譯介領域曾出現一股“搶譯”《愛國者》的風潮💂♀️🏋🏻,各出版社為了搶先推出譯本,采取了短期內多人合譯的方法。這種方法造成譯本質量不盡如人意 ,而且🥞,由於有些評論者的誤解🍤🐙,以及《愛國者》未能完全滿足知識分子對這部小說宣傳中國抗戰的意識形態訴求等原因🧑🦽➡️,造成《愛國者》的譯介熱鬧開場,卻冷清收場。
關鍵詞:《愛國者》🐱,翻譯,接受
對立抑或混合:全球化語境下的混合話語研究--《中美混合修辭的崛起: 兼讀中式簽語餅》介評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 崔蓬克
摘要:《中美混合修辭的崛起: 兼讀中式簽語餅》以華人學者的視角審視全球化語境下生活在“修辭邊境”(rhetorical borderlands)和“接觸地帶”(contact zone)的美籍華人修辭話語的形成及意義。作者以“簽語餅”(fortune cookie)隱喻中美混合修辭🧜🏼♂️,形象地指出二者都是出於兩種不同傳統的對抗和融合。混合話語越來越成為全球話語的特征🏌🏿♀️,在這樣的社會及學術語境下,該書對中西方修辭傳統所進行的一系列對比和深入剖析👸🏻,不僅有著深刻的學理意義,而且對於中國當代國家修辭和話語建構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也為中國修辭學和話語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範式。
關鍵詞📶:混合話語;比較修辭🤏;修辭邊境;少數民族修辭;美籍華人修辭
英語新聞語篇中轉述引語與意識形態
魯東大學外國語沐鸣2 郝興剛 李懷娟
摘要🔚:解讀英語新聞語篇離不開轉述引語的批評性分析。通過對《衛報》和《紐約時報》中兩篇美國駐軍澳大利亞的報道分析🙋🏻♀️,從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兩方面探討了其內容🗿、消息來源以及轉述動詞的使用往往受製於意識形態,旨在提高受眾批評性語篇閱讀的能力。
關鍵詞:轉述引語☸️;意識形態🖋;消息來源;轉述動詞
數據包絡分析方法在平衡大學外語教師教學與科研工作中的實證研究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商務外語沐鸣2 張蔚磊
摘要🤰🏿:本文在大學外語教師績效評估的數據包絡分析模型(簡稱DEA)及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應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對某外語沐鸣215位大學外語教師的績效進行了評價。針對外語教師教學和科研工作發展不平衡的狀況🍯,通過對DEA模型的再建構來平衡外語教師的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平衡教學工作數量與教學工作質量。首先🫅🏼,概述了數據包絡分析方法;其次,進行了指標數據的搜集和整理,並應用DEA模型對數據進行求解🎯🆔,得出15名外語教師的具體排名;最後,針對一些外語教師教學科研發展不平衡🧝🏼♂️,教學工作數量和教學質量發展不平衡的狀況✯,重新構建模型,引入了約束條件,指出了原有評價結果的不足,重新評估了這15位教師的績效,以期達到對外語教師的有效引導,並促進外語學科的發展👩👧。
關鍵詞: 績效評估;數據包絡分析;大學外語教師⭐️;教學與科研
歐盟外語教育政策研究綜述
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孫東雲
摘要:外語教育政策是當前國內外語界的研究熱點之一,而歐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功的外語教育政策和良好的經濟狀況而備受關註,對歐盟的語言政策研究在近年來也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因此本文對國內外在歐盟外語教育政策方面的進展和主要成就進行了詳細的梳理和分類🦵🏼,指出當前研究的成功之處,同時也指出當前研究存在著缺乏微觀分析,缺乏結果中國國情的探討等不足🧜🏻♂️。在此基礎上,本文探討了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和方式方法⚗️。
關鍵詞:語言政策;語言規劃🧤;外語教育政策;歐盟
現代漢語兼語式研究述評
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魏薇
摘要:本文介紹並梳理了漢語學界對兼語式的研究,從早期的存廢之爭🦻🏻,到對兼語式的分類❤️🔥,兼語動詞的分類和兼語的語義特點,及近期的認知語言學角度的研究及兼語的雙重題元角色的句法推導🤏。本文從語義關系🚵🏽、英漢對比🏃🏻♂️、認知和句法推導四個方面對兼語式的研究現狀做了一個綜述,研究發現,兼語式已得到認可,其語義分類應統一標準,從句法推導及認知語言學方向對兼語式進行研究是以後研究的方向👻,以期找出一個對各類兼語式更統一的解釋👨🏿🔬🧑🏿🦰。
關鍵詞❕:兼語式 兼語 雙重題元角色 句法推導
批評話語分析與修辭批評學的融合---基於“認同理論”的新聞修辭框架研究
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張歡雨
摘要🆎:本文探討從修辭批評視角進行批評話語分析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運用肯尼斯·博克的認同理論解析範·戴克提出的新聞語篇修辭框架👨👨👦,並選取紐約時報的一則報道進行例證分析。該研究發現新聞修辭框架的表層是勸服手段👼,底層則是意識形態的載體和組織方式,報道者主要通過兩種無意識認同---“誤同”和“移情認同”令受眾既能相信報道的客觀真實性🔲👩🏼🔧,同時又能接受其立場㊗️、觀點和意識形態🤵🏽♀️。
關鍵詞🦸🏻♂️:批評話語分析; 修辭批評; 誤同; 移情認同
“V(よ)うとする”句式諸問題芻議
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楊曉敏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先行研究中的未盡之處提出新的觀點🤾🏻♂️,首先,認為動作處於“實施準備動作”階段是“V(よ)うとする”句式的最典型特征🥂,“實施準備動作”階段的明確化將化解先行研究中的意見分歧;其次🙆🏽,提出“V(よ)うとする”句式亦可表示目標動作的實施🏄👨🏿🔬,但只有包含變化語義的動詞的“V(よ)うとする”才可能表示目標動作的實施🧏🏿♀️🧜🏽;最後,認為“無情物+V(よ)うとする”並非孤立存在‼️,與“有情物+V(よ)うとする”擁有相同的語義特征。
關鍵詞🈳:V(よ)うとする 準備動作 目標動作 目標變化
評價理論視角下的《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歷史語篇研究
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顧鄉
摘要🏑:本文運用評價理論對《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語篇的人際意義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發現語篇呈現出人際意義交織的復雜狀態。態度子系統裏,歷史人物的情感活動作為標記激發作者的情感。判斷用語上社會敬重多於社會約束,以標記方式間接實現作者判斷✈️。鑒賞用語修飾的是單純的抽象名詞。介入用語上🏌🏿♀️,通過擴展類型的詞匯語法,語篇呈現出對話性的雛形。級差上,表示數量的語勢用語為主導,少數聚焦用語用在對時間和數量範疇模糊處理上。
關鍵詞📯:評價理論; 歷史語篇;《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
Copyright © 沐鸣2平台 -《精彩永续》让乐趣不断延续!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997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