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季號

 

語言學⛹️‍♀️:

 

1. 運用分析性評估標準引導大學英語寫作課堂動態評估與反饋

 

作者:太原理工大學外國語沐鸣2/新西蘭奧克蘭大學教育學部 Lawrence Jun Zhang (張軍)  劉曉齊,太原理工大學外國語沐鸣2 劉兵

 

摘 要👫:本文研究了教師將分析性寫作評估標準 (Jacobs et al.,1981)實踐於大學英語寫作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學以社會互動理論為引導🧑🏻‍⚖️,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作文¬課堂動態評估。研究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來考察教學前後103名學生寫作成績的顯著性差異🐎,同時通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測評估標準中的五大元素📄:寫作內容、篇章組織🧁、語言銜接、詞匯使用和寫作規範性來說明其對教學的影響力(R2=.564)。結果表明,課堂動態評估寫作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並促其獲得評估知識。

 

關鍵詞😷🫱🏼:大學英語寫作🕺;社會互動理論🚣🏿‍♂️;分析性寫作評估標準;動態評估與反饋

 

2. 語言景觀研究的東方視角:日本語言景觀研究綜述

 

作者:沐鸣2娱乐 黃小麗

 

摘 要🏋🏼:日本的語言景觀研究主要從地理學、多語化、語言服務、語言經濟學及社會語言學等角度進行考察,其中社會語言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最為顯著🏈𓀊。本文根據語言景觀的置放位置🤼、設置主體👩🏻‍🔧、目標人群、目的、背景條件、決策過程、使用語言等要素,分別考察了日本的官方語言景觀及少數族群聚居區、強勢方言區與弱勢方言區👨🏽‍🎤、駐日美軍基地等不同地區的語言景觀,為解讀日本社會不同的語言權勢提供了生動的語言樣本,並總結了對中國語言景觀研究的5點啟示。

 

關鍵詞:語言景觀🙅🏻;日本💂🏽‍♂️;社會語言學

 

 

文學🍯❎:

 

3. The Magic Book in Twentieth-Century Fantasy

 

作者👩🏻‍🍳⛸:Robert Maslen, Prof. of English Literature, 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Literature, The University of Glasgow, Scotland, UK

 

4. 一只無維度的多維之熊——從莫馬迪詩歌《熊》說起

 

作者🤷🏻‍♂️:山東師範大學 王卓

               

摘 要:作為小說家的N.斯科特Ÿ莫馬迪一直是美國印第安文學研究的熱點和焦點🎀。然而,遺憾的是🫷,作為詩人的莫馬迪和他的詩歌卻沒有得到學界足夠的重視🛬。事實上📜,莫馬迪的文學創作生涯從詩歌開始,並貫穿始終🐬✨。作為“多重聲音和視角的嫻熟的試驗家”,莫馬迪總是試圖賦予自己的詩歌更多的維度和內涵。西方實驗詩學、印第安傳統文化和傳說🧎‍♂️、作家的個人情感體驗等因素復雜地交織在一起,並在相互的強化中產生了多維度的詩意效果。莫馬迪早期詩歌代表作“熊”所體現的正是這種特點👵🏽。在不同的坐標系中🫐,莫馬迪之熊呈現出全然不同的維度🩹:後象征主義的話語體系勾勒出的物質之熊滿足著我們的感官體驗,卻難以承載更為豐富的詩性想象和精神追索💆🏽‍♂️;印第安神話的話語體系剔除了這只熊的筋骨🚣‍♀️,使其呈現出無維度的🔂🚹、超驗的精神特質,從而彌補了物質之熊的精神匱乏;而在與福克納之熊的交互參照中,這只熊呈現出印第安獨特的生態觀🧫。多元文化交匯的生產性賦予了莫馬迪之熊豐富的文化內涵,並構建出一只“無維度”的多維之熊。

 

關鍵詞❤️‍🔥🗳:N·斯科特·莫馬迪🧑‍🌾;“熊”;多元文化;多維度

 

5. 狩獵🐈‍⬛🚉、素食主義與倫理👐:從《皆大歡喜》第二幕第一景談起

 

作者:四川外國語大學 胡鵬

 

摘 要:《皆大歡喜》是莎士比亞一部著名的喜劇,它借用了田園文學的形式表達更加豐富的批判內容。本文擬將戲劇與同時代的狩獵文化與素食主義觀念聯系起來,剖析其中復雜的倫理觀念,以及莎士比亞所表現的早期現代人與自然的關系🤖🤟🏽。

 

關鍵詞🌍:獵鹿🧿;素食主義;倫理💲;《皆大歡喜》 

 

6. 伯明翰學派“新族性”文化政治研究

 

作者👏🏿:成都師範沐鸣2外國語沐鸣2 鄒威華,成都師範沐鸣2教師教育沐鸣2 伏珊

 

摘 要💇🏻‍♂️🛞:在伯明翰學派“新族性”文化政治是後殖民理論研究的核心問題。斯圖亞特·霍爾和保羅·吉羅伊是該理論的思想集大成者。該理論在種族🍧、舊族性的基礎

上發展起來,重點關註“新族性”與“舊族性”的差異,闡釋“新族性”的內核及特質,突出“新族性”文化政治的“差異性”、“動態性”等💱。同時,霍爾和吉羅伊的文化身份有機地融入到該理論的建構之中,表征出理論和實踐的高度結合,並由此彰顯出該理論對伯明翰學派、對後殖民文學與文化研究的貢獻。

 

關鍵詞:伯明翰學派“新族性”文化政治;斯圖亞特·霍爾;保羅·吉羅伊🫴;差異的政治

 

7. 什麽是“戲劇獨白”?——法國戲劇獨白定義沿革及關於戲劇獨白判斷標準的新思考

 

作者🧔🏼: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趙英暉

 

摘 要:對獨白的定義歷來層出不窮,然而,現當代戲劇中存在大量獨白化傾向嚴重的對白,既有獨白定義提供的情境標準,無助於我們判斷一段戲劇話語是否獨白,無助於我們進行戲劇獨白研究時界定研究對象範圍。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對法國古典時期至當代有代表性的戲劇獨白定義進行考察,歸納發展趨勢並分析成因,提出在情境因素復雜的現當代戲劇中🗃,判斷一段戲劇話語是否獨白,還應關註毗鄰對間的關聯度。

 

關鍵詞👰🏼‍♀️:戲劇獨白;定義🏌🏻‍♀️;趨勢🤹🏻‍♂️;判斷標準

 

8. 論當代莎士比亞研究中的“當下主義”

 

作者🤬:南京大學外國語沐鸣2 陳星

 

摘 要:“當下主義”(Presentism)為進入21世紀以來莎學領域新興的研究理論👳‍♀️🧖🏿‍♀️,主張從當代視角出發解讀莎士比亞。學界批評其刻意忽視歷史,並在選擇研究文本時存在局限性,易造成文學研究的倒退。本文針對這些批評,結合莎士比亞在其戲劇中所作的歷史本質討論分析當下主義的理論基礎🙎🏿‍♂️👍,並細審其莎學研究實踐,指出當下主義無法取代歷史主義,但可成為其重要補充,有助於現有莎學研究理論的自審🌬、修正,也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理解莎士比亞這一文化現象的構建過程⛹🏿‍♀️👨‍🎨。

 

關鍵詞:當下主義;歷史主義🧏🏽‍♀️;莎士比亞研究;歷史書寫;文學批評   

 

9. 論《霍默與蘭利》的荒誕書寫

 

作者🙎🏿‍♀️:麗水沐鸣2 楊茜🌶,湖南大學 李偉榮

     

摘 要: E·L·多克托羅的小說《霍默與蘭利》利用美國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及事件為藍本💇🏽‍♀️,不僅表現了從鍍金時代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美國歷史,而且細致描寫了霍默與蘭利兩兄弟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運用存在主義視角解讀《霍默與蘭利》🈸,可以更深入理解小說的荒誕書寫及主人公的抗爭行動。《霍默與蘭利》的荒誕書寫主要體現在對人物的荒誕命運🦹🏼‍♂️、荒誕人際關系的展示上;兩位主人公亦利用不同方式進行了拒斥“不誠”、恪守“本真”的堅決反抗,從而也印證了薩特和加繆存在主義理論和小說對於多克托羅創作的影響🪤。

 

關鍵詞:E.L.多克托羅;《霍默與蘭利》🧏🏿;荒誕🌽;存在主義

 

10. 論《樂觀者的女兒》中的記憶之場

 

作者:南京大學外國語沐鸣2/福建農林大學文法沐鸣2 劉智歡

     

摘 要: 韋爾蒂的《樂觀者的女兒》講述了現代美國南方的記憶危機以及小說人物不同的應對策略🤷🏼。小鎮居民構建記憶之場,捍衛南方傳統價值🤛🏻;“白人垃圾”費伊破壞記憶之場的神聖性,以忘記過去擺脫社會規約的束縛;主人公勞雷爾最終意識到只有承擔起記憶的責任🤱🏿,才能保持過去和現在的連續性,進而解決南方的記憶危機。韋爾蒂以文學想象再現了記憶與忘記之間的張力,書寫了另類的“南方史”。在這個意義上,《樂觀者的女兒》也可視為南方記憶之場👽。

關鍵詞:尤多拉•韋爾蒂💕;《樂觀者的女兒》;記憶之場🤷🏼‍♂️;集體記憶🤾‍♂️;記憶的責任

 

11. 莫言文學在日本的接受史及其意義

作者:山東師範大學外國語沐鸣2 李光貞

 

摘 要:在海外各種文版對莫言文學作品的翻譯研究中,以日本的最多最早⛹🏽。1988年《枯河》日譯本首次登陸日本以來✹,至今莫言的作品幾乎全部被翻譯成日文出版🌠,這在日本的中國文學接受史上極為罕見🕺🏿。日本讀者將閱讀莫言文學當做了解當代中國的重要途徑。莫言文學在日本的接受史及傳播過程,對中國文化文學“走出去”,具有極大的啟發意義。

 

關鍵詞:莫言文學👉🏻;日本🤶🏼;接受史⛔;意義

 

12. 利己主義”與“商人英雄”——論安·蘭德的《阿特拉斯聳聳肩》

 

作者:四川大學 王一平

 

摘 要:安·蘭德最具代表性的長篇小說《阿特拉斯聳聳肩》以經濟和商業活動為基本主題,以文學作品中並不常見的“商人”為主角😟,設計了獨出心裁的“精英罷工”情節主線,充分演繹了其理性利己主義思想。安·蘭德秉持理性自利的倫理觀,將一切行為放到人性自利的邏輯中重新確認🖐🏻❄️,將他人的利益納入到自我的價值(體系)之中。她的經濟觀則是基於古典自由主義理念的自由放任和公平交易原則🧑🏼‍🔬➛,而“商人”便是這一原則的道成肉身🕵️‍♀️。同時,安·蘭德也支持相當有限的“守夜人”國家設計,對“大政府”的幹預可能對社會🧓、個人造成的侵害極為警惕。安·蘭德對“理性”之力過於理想化🙍‍♂️,也忽略了許多復雜的現實難題,但其小說對理念的渲染和英雄形象的塑造卻富有魅力,形成了一種“浪漫現實主義”的獨特風格,其影響力至今不衰。

 

關鍵詞:安·蘭德🏒;《阿特拉斯聳聳肩》;利己主義;商人;英雄

 

13. 論加裏·斯奈德《當下》的詩學空間

 

作者:同濟大學外國語沐鸣2 耿紀永 趙美歐

 

摘 要:《當下》是美國詩人加裏·斯奈德2015年推出的最新力作💾。這部詩集包含“旅行者”、“當地人”、“祖先”和“此刻出發”四個部分,是斯奈德日常生活的截面🧑🏼‍✈️,也是一部時空交錯的穿越行記。《當下》將生態的處所、虛幻的想象、互融的詩畫、伸縮的時間等因素孱雜交織在一起🧏🏿,構築了一個無限開放又不斷內延的詩學空間🃏,完美詮釋了詩人身在當下,心懷古今的詩歌人生。

 

關鍵詞:加裏·斯奈德;《當下》;詩學空間;處所意識🫥;藝格敷詞

 

14. 華裔美國文學語境中的“亞裔美國感性”與“男性氣質”

 

作者🚁:南京大學外國語沐鸣2/渭南師範沐鸣2外國語沐鸣2 孫樂

 

摘 要:“亞裔美國感性”和“男性氣質”是長期以來用來度量華裔美國文學的兩大核心概念🧑🏼‍🎤。二者曾被華裔美國文學作家用來顛覆並重塑美國華裔的刻板印象🧎🏻‍➡️,但在不同時期的作品中又呈現出多樣的目標和策略🤛🏿。本文試圖從歷史語境🧘‍♀️、主題內容,語言表達等方面探究二者在雷庭招🪦、趙健秀😩、黃哲倫三位華裔美國男作家作品中的流變,及其在華裔美國文學語境中的存在意義和文學價值。

關鍵詞🦧:亞裔美國感性;男性氣質;雷庭招;趙健秀🪮;黃哲倫

 

15. 走出牢籠之後:從《耶穌的童年》看庫切小說的創作軌跡

 

作者🤷🏿: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 段楓

 

摘 要🚴🏿‍♂️:在《耶穌的童年》中,庫切通過對“烏有之邦”諾維拉的構建,探討了人類在擺脫歷史創傷之後,如何從歷史的記憶中吸取有益的養分,發現普世規則和善意之外的個體生命愉悅和樂趣,從而建設某種新生活這一重要問題,標誌著庫切小說創作一個新階段的到來。為了揭示這一被以往評論忽視的主題,本文挖掘了“歷史”一詞在《耶穌的童年》中被賦予的全新內涵,考察了庫切在聚焦人物西蒙的意識和其他人物聲音之間形成的對話和碰撞,最後分析了大衛這一“逃生藝術家”形象👨🏽‍🔬🥳,嘗試說明這個特立獨行的孩子象征的,並非耶穌式的救世主,而是某種“掙脫鎖鏈”的希望🧔🏿‍♀️。

 

關鍵詞👨‍💼🪢:庫切🔚;《耶穌的童年》👻;歷史與記憶😞;倫理生活

 

16. 歷史話語與時代語境的交織——論《布登勃洛克一家》中的疾病

 

作者:四川外國語大學 毛亞斌

 

摘 要:托馬斯·曼在其長篇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中不僅運用疾病題材強化了小說的沒落主題,更在當時的“世紀末”文化語境下將關於疾病的多重話語融入布家四代人的存在狀態中去,反映出世紀之交時期觀念的雜糅和立場的徘徊。本文將小說中的疾病展演視作一個特定文化知識體系🙀🚟,辨析其中暗含的各種疾病想象與解釋🧑‍✈️,揭示出作家對藝術家身份的某種辯護👰‍♂️,以及他對疾病與人生多角度的認識。

 

關鍵詞🚯:疾病;世紀之交;《布登勃洛克一家》

 

17. 動態的疊加,荒謬的通達 ——論《時間箭》中的大屠殺施害者

 

作者🥃:上海外國語大學 張 雯

 

摘 要:馬丁·艾米斯的《時間箭》采用了大屠殺施害者主人公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不過🥎,敘述者“我”與主人公雖共享一具身體🥶,意識上卻明顯斷裂,各自遵循相反的時間線和因果觀。批評家們由此認為該施害者是分裂的⬛️✢,但他們忽視了其在小說高潮階段發生的意識上的融合🚁。敘事學中的可能世界理論將文本虛構世界看作是與現實世界平行的可能世界💇✷,將文本中不同人物建構的虛擬世界看作是平行的多個可能世界。本文借用該理論中疊加與通達的概念重新審視該施害者,將其分裂與融合看作是敘述者與主人公建構的兩個可能世界之間關系變化的結果,力圖對施害者的融合給予合理的闡釋,解讀艾米斯對大屠殺施害者的文學再現方式🧣。

 

關鍵詞🦶:疊加🧑‍🦯‍➡️;通達;施害者;《時間箭》

18. 加拿大黑人文學的譜系建構——評《反思黑色大西洋:加拿大黑人文學、文化史和歷史的在場》

 

作者🏃‍♂️:上海外國語大學/蘇州科技大學 綦亮,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沐鸣2 肖明慧

 

摘 要:溫福瑞德·西默林的近著《反思黑色大西洋🥲:加拿大黑人文學、文化史和歷史的在場》是國外學界對加拿大黑人文學的首次系統考察。該書糅合民族主義和跨民族主義視角,深入探討加拿大黑人文學的歷史淵源、加拿大文學史重寫和當代加拿大黑人文學的歷史意識等問題。其學術價值主要在於構建出加拿大黑人文學的譜系,闡明了加拿大黑人文學的歷史性、經典性和特殊性,進一步夯實了國外加拿大黑人文學研究的基礎。

 

關鍵詞➞:黑色大西洋;加拿大黑人文學🍎;歷史;流散

 

 

翻譯:

 

19.《復旦外國語言文學論叢》翻譯專欄序

 

作者:香港嶺南大學翻譯系 陳德鴻

               

20. 思果研究翻譯前之譯文與其翻譯觀之關聯初探─ 以《力爭上遊》🤞🏽、《源遠流長》、《天生英哲》為中心

 

作者:香港嶺南大學翻譯系 張宇傑

 

摘 要🐓:思果在中文譯壇可算享負盛名。然而,評量思果譯品的專文不多🥤。本文擬探討思果未研究翻譯前的譯品,從《力爭上遊》、《源遠流長》、《天生英哲》三書中甄選譯文🧑🏻‍🔧,揚榷得失,藉此了解他早年的翻譯手法與其翻譯觀的關系。本文指出他早年的翻譯手法與其翻譯觀主要異於五端🤫:“前置詞”、“不定冠詞”🛸、“後綴”↗️🛸、“復數”、“主語省略”。研究所得🤢,或可俾便日後全面考察思果治譯的歷程,而對研究譯文之為譯文的特質(translation universals)更或不無助焉⏲。 

 

關鍵詞🦸🏿‍♂️:思果;翻譯研究;歐化;純正中文

 

21. 中國地名中的科技標準🤷🏽‍♀️、翻譯及意義

 

作者🪸:成都大學 連真然

 

摘 要🌜:標準促進科技創新🏊🏻‍♀️,創新引領社會發展👩🏻‍🚒。本文敘述了標準的重要性,闡述了中國地名中的科技標準(共11個),探討了標準的不同譯法👂🏽,提出了中國地名的新理念,強調了翻譯要遵照這些標準和向世界傳播這些標準的重要意義等。

 

關鍵詞🤶🏻:中國地名📍;科技標準;中國地名的新理念;翻譯⏱;重要意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2. 計算機輔助翻譯研究的語篇觀

 

作者🧎‍➡️🏝:上海立信會計金融沐鸣2 範敏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輔助翻譯研究逐漸成為備受關註的話題👩🏽‍🎨👱‍♀️。然而,當前的計算機輔助翻譯研究主要聚焦在實踐與教學而未能在理論上進行系統探討。計算機輔助翻譯實踐中出現的文本類型選擇問題🐊、術語一致性問題,可重復使用性問題、翻譯記憶庫更新問題、語境影響問題、翻譯原則問題與譯後修改問題等未深入研究。本文將從篇章語言學視角,結合案例分析👩🏿‍⚕️,討論這些問題的解決策略✍️,指出篇章語言學的七個語篇特征——意圖性🫰🏼、可接受性🚞、信息性🏸、銜接性🫙、連貫性🤸🏽‍♀️、互文性與情境性能夠為計算機輔助翻譯的系統研究提供一個更加開放與動態的平臺🤦🏻‍♀️。把計算機輔助翻譯看作語篇🧜🏿‍♀️,意味著計算機輔助翻譯活動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可以把語篇與語境因素考慮在內。本研究旨在提高計算機輔助翻譯研究並促進翻譯研究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翻譯;語篇特征;問題與策略

 

23. 翻譯美學關照下的莎劇賞析與漢譯――以《哈姆雷特》為例

 

作者:寧波大學外國語沐鸣2 李其金

 

摘 要:本文試以劉宓慶先生在《翻譯美學導論》中所倡導的“觀→品→悟→譯”審美圖式為依據🍩,選取《哈姆雷特》第三幕第四場母子會面時的一段無韻詩臺詞為例,首先對原文文學之美的外在形式,即文學美的第一層――聲色之美進行“觀覽”。隨後便將審美焦點集中於“品味”原文文學之美的內在形式🧛‍♀️,即文學美的第二層――意象之美。然後又在文學美的第三層——涵蘊之美中將審美焦點集中於“領悟”作品潛隱的理性內涵,並對三種不同意象的象征意義予以解讀🎞👼🏽。之後便過渡到審美圖式中的第四個平面——“譯”。最後,作者根據審美再現的基本要求對譯文予以審視和評析,希望以此驗證該審美圖式用以指導莎劇漢譯的可行性。 

 

關鍵詞:翻譯美學;審美圖式;《哈姆雷特》;模仿

 

24. 漢語政治語篇英譯需註意的問題——對《十九大報告》開篇部分英譯文的商榷

 

作者: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李明 李思伊

 

摘 要🧑🏻‍🦼:本文對《十九大報告》開篇部分的英譯文進行了商榷🚰,認為在英譯文中選擇詞語時🧔🏼,要通觀語篇全局,選擇切合修辭情景、精確傳達原文信息的詞語⬆️,註意語言搭配得當📳;要深究漢語並列句的表層結構,區分前景信息和背景信息,分層次地在英文中進行表達🍬;要善於運用諸如語序✍🏿👆🏽、句式、簡潔等消極修辭手段,使譯文產生特殊表達效果👋;要在語篇構建過程中遵守“已知信息—新信息合約”,給讀者交待已知的東西𓀅,讓他們對未知做出預期,從而構建起符合語篇性和可接受性的語篇。 

 

關鍵詞:《十九大報告》;詞語選擇;修辭🧝🏽‍♀️;信息布局;語篇建構

 

25. 中譯外翻譯話語的雙重邊緣化:問題與對策

 

作者: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沐鸣2 耿強

 

摘 要:翻譯話語指的是實踐基礎上產生的所有直接或間接有關翻譯的一套認識、知識和真理。中國文學的外譯催生了大量有關中譯外的翻譯話語🙎‍♂️🛌🏽,但它不論是在中國翻譯話語體系還是在西方翻譯話語體系裏均不受重視,一直處於雙重邊緣化的狀態🦸🏽,因此並未被納入中國翻譯話語體系建設的資源範圍。當前,我們需要把握住中國話語體系建設的大趨勢以及西方翻譯話語體系面對來自非西方話語的挑戰而引發對“西方/我族中心主義”的批判和改變的需要,詳細檢視中國文學外譯所產生的各類翻譯話語資源,提煉並建設中譯外翻譯話語體系💭,這對指導中譯外實踐、豐富中國翻譯話語體系、突破西方翻譯話語霸權並最終促進中國翻譯話語的國際傳播而言是一個十分必要和緊迫的舉措。

 

關鍵詞🧗‍♂️:中譯外;話語體系建設;翻譯話語;邊緣化

 

26. Trump漢譯定名⤴️:一種值得升級為現象的探討

 

作者:魯東大學外國語沐鸣2 盧東民

 

摘 要:Trump漢譯定名存在分歧已是不爭的事實🫴,為此☹️,學界有部分學者還專門撰文進行了分析🙆🏼。本文在評析前人觀點基礎上,結合所學,進一步分析了分歧產生的原因📔,然後以此為據,提出了將Trump漢譯定名升級為一種現象加以探討的看法,並闡述了這樣做的必要性。

 

關鍵詞🏋️‍♂️:Trump🤦🏻‍♂️;漢譯;升級;現象🚗;必要性

Copyright © 沐鸣2平台 -《精彩永续》让乐趣不断延续!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99717號

沐鸣2平台专业提供⏲:沐鸣2平台🐩、沐鸣2沐鸣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2平台欢迎您。 沐鸣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