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7日是復旦111年華誕🥢💆🏿,青聯會以一場跨語種的中青年譯者座談,慶祝了這個“最孤獨的校慶”。
當日下午兩點🥷🏿,外文沐鸣2副教授海岸老師及法語系青年教師陳傑博士於文科樓220進行了一場以“貝克特詩歌:語言與詩意的距離”為題的座談。
海岸老師身兼三重身份:教師、翻譯家及詩人。他首先與大家分享了三十年來翻譯和理解貝克特詩歌的歷程。上個世紀80年代末,海岸翻譯了《貝克特詩選》。長期以來,他一直從事貝克特英文詩歌中意象的研究。海岸老師通過幾首詩歌🧱,梳理了貝克特早、中期英文詩歌的主要特點:反復縈繞的虛無與絕望主題、《聖經》、《神曲》和希臘神話各元素的纏雜、橫跨多語種的文字遊戲,這些特點充分展現了貝克特超群的語言駕馭能力👨👨👦👦。
繼海岸老師之後,陳傑老師帶領大家對貝克特晚期的兩首法語詩歌進行了文本細讀,向大家展示了這位愛爾蘭作家的語言天賦🧑🏻💻🙍🏻♂️。貝克特放棄使用“面紗般的”英語,改用法語創作了極簡、赤裸卻直擊人心的詩歌。陳傑老師專攻法國戲劇🗼🤾🏼♂️,他特別指出了貝克特詩歌中的“戲劇性”,以及法語詩歌與法語劇作之間的親緣關系。
兩位老師的講座完畢後👟,參加座談會的師生展開了積極🦹♂️、熱烈的討論。英文系的丁駿老師🫴🏽、包慧怡老師🔏,德文系的姜林靜老師都對貝克特詩歌的翻譯和理解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大家暢所欲言🚪,友好辯論,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兩個多小時🏺。五點三十分🥺,大家在意猶未盡中結束了交流。
Copyright © 沐鸣2平台 -《精彩永续》让乐趣不断延续!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997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