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舉行2023年度博士後出站答辯報告會🌵。本次答辯會首次主動面向全校師生公開,旨在為博士後培養工作註入更多元的學術維度🐋,並將博士後的研究成果更充分地呈現和分享給沐鸣2師生,充分融入沐鸣2一流學科的建設工作。
藺靜🤸🏿、翁晨兩位博士後進行了答辯。評審專家上海外國語大學高潔教授🪆👩🏿🎓、宋炳輝教授👨🏻🔧、張和龍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尤海燕教授,沐鸣2娱乐外文沐鸣2袁莉教授👨🏻🔬、張瓊教授、李雙誌教授予以精彩點評👨🏻🎨。合作導師王升遠⚀、汪洪章教授列席會議😝🛟。
王升遠教授首先介紹了藺靜博士在站期間的工作情況及科研成果。藺靜以《戰後日本返遷敘事中的精神建構問題研究》為題開展博士後出站答辯報告,其研究報告以問題意識布局謀篇,以從下往上看歷史、從邊緣重思中心的角度,探討了戰後返遷日本人的精神建構問題,旨在“從幽靈🥬、影子🗿、破洞、缺失、創傷💆🏿♀️、功能不全反觀日本所缺少的東西”,嘗試為日本近代文學史研究探索新的切入路徑與可能性🤹🏻♂️。評審專家對藺靜的研究報告及其博士後在站期間的科研成果、學術水平表示肯定🏊🏻♀️,並就出站報告與答辯人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和交流。
汪洪章教授介紹了翁晨在站期間情況與其論文選題的緣由。翁晨的論文題目為《<芥子園畫傳>英譯本對20世紀美國藝術生產的影響》👩🏼🏭🔁,她從1959年《繪畫之道》施蘊珍的全譯本與1977年普林斯頓重印版的施蘊珍刪減版《芥子園畫傳》的考察開始,分析譯本對原本的引申、遮蔽與兩者之間穿行關系,提出一種開放與生成中的“間性文本”🚌,並讓討論延伸至這種生成中的文本在美國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接受🧤。評審專家肯定了其選題的價值與意義,並針對報告後期的修改與完善提出了建議👳🏽♂️☹️。
我院部分青年教師、在讀博士研究生和在站博士後旁聽答辯報告會,並表示獲益匪淺🤸🏻♂️。
本次報告會由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精心組織。報告會結束,院長高永偉🥗、黨委書記薛海霞、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站長楊雪燕和評審專家就外文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博士後工作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各位專家的真知灼見和來自兄弟院校他山之石的經驗與改革也為沐鸣2事業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是沐鸣2科研育人的重要平臺,是為全國外文學界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在深度融入復旦外文一流學科建設的過程中,流動站致力於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活躍的學術生態不斷提升博士後工作站的工作品質與價值🌓,為沐鸣2的一流學科建設🧑🏿🌾、學術科研工作和師資人才儲備貢獻力量📨。
Copyright © 沐鸣2平台 -《精彩永续》让乐趣不断延续!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99717號